无功而返,是很重要的。

有人马屁拍到蹄子上,写菩萨下凡一路降妖伏魔,这就属于唱唱反调,阖家往土里走了。

故事跌宕起伏,有发展有高潮。

杜容和还凑过来看了一会儿,看得想笑又不敢笑,捂着嘴点评:“算是入门儿了吧。”

写完东西,楚韵就在家准备赴宴的衣裳。

旗女过了小满之后,会按照天气和节令准备实地纱、亮地纱、芝地纱,这三种纱来进行更换。如今正值六月,姚太太要求大姑娘小媳妇都穿葛纱配花盆底。

古人从秦时就用葛做夏衣,几千年下来,老百姓也能穿得上。

像她这样在乡下长大的老百姓,自然也有。

她没有的是花盆底。

平时寻常的旗人妇女其实也不是日日穿这个,大家还是更习惯略有鞋坡跟的缎面鞋,走路轻便,也不容易崴脚。

再说,大家家境就那样,要丫头扶着走路,少说也得是个五进上的大宅院夫人吧。

平底鞋她们是不穿的,只有下人老妈子才穿这个。

总之,等谁家门口一流水儿花盆底,踩得青石板砖哒哒作响。

不用想,一定是这家人女眷是格外重视这次宴会,容不得丝毫玷污。

这新鞋做来不及,最后是还是问魏佳氏要了双她没穿过的,两人熟了,互相给个帕子坠儿鞋什么的,都不用计较。

魏佳氏看她折腾得起劲,还纳闷儿了,她这妯娌不是爱打扮的人。

楚韵就把自己被被姚太太邀请的事告诉她。

魏佳氏惊了一回:“这太太素来不跟咱们来往,别是中邪了。”

楚韵笑:“上回我去她们家,给姚太太说何家兄弟的事,她就看我顺眼。我估摸着她是想把我变成她的瓜藤,指望以后还让我开花结果。”

再说姚家这回开赏瓜会,有贵人登门,必须开正门,这不请胡同里的人说不过去。

楚韵觉着自己是捡个漏。

魏佳氏还不放心:“姚家人邪性,明日我叫人去外头给你求道清风观的符,你把这个带着去。”

楚韵想说,姚太太你这啥名声啊,看给我二嫂唬得。

结果跟魏佳氏想一块儿去的人还不少。

第二天晚上楚韵领子里、荷包里就都揣了道符。

何妈还流窜去教堂看回洋人,领回来一个十字架。

本来她是不肯要的,觉着这东西要是对鬼有用,洋人早叫克死了。

后来人家给了她一篮子红皮鸡蛋。

一个鸡蛋两文钱呢,足足十五个。

何妈嘀咕一句:“克死我好了!”

十字架就让她给楚韵栓腰上了。

到了选品那天。

楚韵吃了早饭就穿戴整齐,抱着给姚太太挑的两盆养得繁茂的凤仙花出门了。

红色的花瓣,娇艳欲滴,以花代礼,在哪都是很雅致的事,不会过于贵重,也不会失了风度。

不过这花并非楚韵亲自抚育,而是她花了十文,从街边小贩手里得来,养了两天的洗澡蟹。

可能不道德,但划算极了。

第43章 姚太太瓜会(修)

楚韵带着自己的瓜子,梳了旗揪儿,揪儿两边各插了一对小小的银蝴蝶,踩着花盆底,再一次来到了姚家。

姚家很热闹,十几二十个女人聚在中间的大桌前七嘴八舌地夸人、寒暄、互赠表里、摸头发请安叫姐姐妹妹。

她一进去,就被两个穿大红旗袍的小媳妇拉到一边去了,小媳妇低声说:“那些聒噪得像麻雀的,都不是旗人,还有好几个商人妇。”

另外一个小媳妇接话:“不止是商人妇,连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