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韵由着八哥儿穿了回衣,梳头、上妆,再走出去,楚家院子里桌子都摆满了,客人也到了八成。

她答应了杜容和,等到姜和辣椒种出来,就要给他一个婚礼,正式承认双方的夫妻身份。

楚韵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对这桌酒席看得就比较严密,私下里还偷偷的又拆了杜容和一根宝蓝镶宝腰带,把上边对称的两颗蓝宝石取下来委托匠娘打了两只朴素的金镶蓝宝戒指。

只等着到了晚上给杜容和亲手戴上。

其实楚韵对交换戒指并没有执念,只是来了古代,这个仪式更多就成了“现代的习俗”,所以在她心里,拜天地,是杜容和给她的婚礼。这对戒指,才是她对杜容和的保证。

杜容和今天穿得就有点像新郎官,一身通红,姿态潇洒俊秀,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地敬酒。

许多路过的小媳妇大姑娘一看就红了脸,在桌上说里楚韵:“楚二姐可真有福气!这么好看的小伙子都让她逮住了!”

何妈妈也在桌上一起,听得就叉腰说:“我们家还有几个俊的,你们要不要嫁?要嫁就随妈妈儿走,妈妈儿来做媒!”

“妈妈儿,我看李叔就不错,你跟着你你当真愿意?”大姑娘小媳妇都不是吃素的,这是乡下,谁不会说两句荤话?

何妈一听,便跳起来要去撕姑娘们的嘴,一群人闹成一团儿。

这么闹了一阵,菜也上齐了。

杜容和也没太招摇,事前都打听过金老爷嫁嫁女儿吃的是什么菜,他给楚韵办的也差不多。

乡下酒席一共就八个碗儿,二荤六素,柴鸡炖蘑菇、干豆角炖肉,加上时令蔬菜。

但今天还多了一碗百病汤、红枣姜茶,和一桌只有一小碗,每人只能分到一片儿的火锅羊肉。

辣椒太少了,作用有限,让人真正暖起来的还是红枣姜茶。过来吃饭的都吃得浑身冒汗,小口小口地品有一点儿甜味和浓浓姜味的祛寒汤,时不时品尝一点舌尖儿上的肉味。

楚满楚进饥肠辘辘地进丰年乡时,闭着眼在吸了吸鼻子,馋道:“金老爷这日子过得,比皇帝都舒服。”

第166章 被捉起来了

楚满楚进经常来丰年乡走动,对丰年乡也算熟悉,他们太知道丰年乡是什么样了,在他们眼里,这里浑身都冒着傻气。

比如胡里正,做了一辈子里正,家里还是只有七八间灰败的砖瓦房,他们红豆乡的马里正,嫁女儿出了六台嫁妆,从挖耳勺到棉花被什么都有。

胡家呢,做了几代里正,女儿出门还是一箱子旧衣裳,想起来都让人发笑。周围乡的里正其实都不爱跟胡家人来往,有事儿也不爱叫他们,丰年乡看着不是最穷的乡,有了这么个不太体面的里正,实在太离谱,太好笑了。

所以今天的肉香、饭菜香,绝不可能是里正的。

“金老爷又嫁女儿了吧?”楚满摸着空荡荡的肚皮,道:“我记得他还有个从城里接回来的小闺女儿。

楚进支着脖子,道:“不可能!那闺女才多少岁?而且我听说她吃饭要五六个老妈子伺候,不要的饭菜都不让底下爷们儿吃,说什么爷们儿太脏,十八小伙子不如八十老妈子。脾气这么大,在我们乡送给老头儿都不带看一眼的。”

那这味儿是从哪里来的呢?难不成丰年乡又发财了?

两人一路摸进去,张着嘴东张西望,想拉个什么人过来问问看乡里究竟在做什么事儿,别是饿得在吃人宴了吧?

走了半天,路上都没看见一个人。

金老爷家两个人也不敢去,他们家有钱时遇见穿补丁的乡里人,少不得冷嘲热讽一番,这种丢人的事,楚满楚进不愿意做。

两人只好灰溜溜地往楚家走,打算先放开肚皮吃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