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想念老三了,于是情意绵绵地写了封信,天天伸着脖子盼着老三回家。

杜容泰立马也跟着写了一封过去。

杜容和看完家信,跟楚韵道:“二哥想带着大哥一起走。”

杜老爷说杜家没有壮年男人很容易受欺负,让他赶紧回去劝劝,旗人之间,武斗之风盛行。而且,要是他们真走了,家里就他一个人顶不住啊。

杜容泰也让杜容和回去,不过他是想把妻子孩子都托付给杜容和。

楚韵品出味儿了,道:“你二哥这是做了必死的决心啊。”她问道:“你爹不是传了你们打不过就跑的家族秘技吗?”

杜容和失笑,他道:“爹自己是这种人,却希望子孙是有骨气的人,他教我们都是往正路上教,除了对我的教法有些怪,但在为人处事上却没有错,忠君爱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些都不是错,错的是他让我样样都比着这个来。”

大哥二哥的学子生涯都是正常的,爹太精明了,从来不会浪费自己的精力。

杜老爷只会对着他认定的人使劲。

楚韵:“那么,真有危险,二爷也不会带着大爷跑了?”

杜容和点头,看着她道:“无论如何我们都得回去一趟。”

万一这一面就是最后一面呢?

第84章 吉祥三宝

楚韵当然知道这个就是著名的康熙三征噶尔丹了。

后来康熙熬吴三桂时,准噶尔也在熬沙俄那边的鸟枪,康熙熬成了,他熬不成,为了保命就只有东进打进来,想着要是老家被占了自己也能有个窝。

康熙当然不乐意,这么多年下来,两个族群三天两头就有摩擦,准噶尔打了几次都打不过清兵,首领噶尔丹战败归后就溜到科布多窝着重整旧部去了,不知怎么最近跟沙俄讲和购买了一批枪炮。

今年东西一到手,他就再次发兵两万说要从东边打进来。

这个仗这一年都在陆陆续续的打,只是现在康熙不想忍了而已。

杜容和跟她叹:“人家有很多枪,你见过枪吗?比箭射得远多了,还有石破天惊的爆裂之声,人在它面前几乎没有什么法子。”

他很担心大哥二哥过去碰上这个。

楚韵想说别怕,最后仗是打赢了的。

如此丰功伟绩,作为清穿女如有机会面圣,就是马屁必吹题,说不出来是要被开除清籍的。

但话在嘴里转了两圈,她又咽下去了。

用现代人的目光看,她知道三场仗都能赢?但作为与这些旗兵略有交情的人来说,仗能赢,但这些人不一定能回来啊。

胜利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要许多人的命去填的。

楚韵只能往好的方向安慰他:“大爷二爷跟在他们老主子身边,说不定有机会立功呢?万一再替他破个皮儿什么的,你们家可就又出小杜老爷啦。”

杜容和哭笑不得,他发现他们包衣的身份总是如此容易被人忽视,道:“这样的好事能轮得上我们做,包衣还会被其他旗人轻视吗?”

楚韵听他说了一阵,明白了,杜容泰和杜容锦是包衣奴才,他们跟着康熙跑,危险性没有那么大,但他们也捞不到什么油水。

亲兵是宗室子弟在做,过来镀层金就能节节高升,做到九门提督再做到封疆大吏。

包衣奴才的路子不是这样的,他们跟过去主要是伺候皇帝的衣食起居,跑个腿儿,挨点儿窝心脚,连挡箭这种事都轮不到,皇帝跟前一溜儿太监丫头奶兄弟等着呢。

许多包衣随军的下场就是,确实出了力死了人,但几乎死得跟其他普通的小兵没有什么两样,除非军功尤其出众,不然休想有出头的机会。

楚韵边听杜容和说,边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