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韵想了想,道:“那这些忍辱负重单独行动的族群,即使消失个把人,京里被圈养起来的传教士也根本不会去找,他们巴不得这些人彻底死绝。”
杜容和听到这里简直哭笑不得,他道:“京里前些年是有这么一伙人,但不知怎的,近几年竟然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都以为他们回老家去了。”
如今一想庙子里的神像,他想,搞不好这些人全在三亩园被杀光了。
这些来阻止他们推屋子的村民,不是有多信这个,他们是怕自己罪行败露。
楚韵一点也不同情这些传教士,心里巴不得他们全死完了。她沉默了一会儿,茫然道:“所以,这两个带了罂粟花过来,想用花控制人的传教士自以为在三亩园找到了一片净土。结果却被村民守株待兔杀得干干净净了?”
老百姓真是太牛了!
至于三亩园的乡民知不知道陆五利用罂栗花杀人,这个还需要再抓两个人审一下。
杜容和还在震惊,他没有见过民间这么激烈地反抗传教士。
楚韵也很唏嘘,她是现代人当然能看得很清楚,但小荷是古代人,大家的经历不同。
她道:“佛教传过来这么多年,跟道教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如今都是好兄弟。老百姓几千年都是满天神佛随便信,听说南边渡口还有老百姓主动在庙子道馆里给他们挪位置,让他们把自己的佛搬进去的。”
小荷老师也是这样的古人,他跟这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一样,把外来的人视作可以友好相处的“客人”,对客人赶尽杀绝,他做不出自然也想不到。
杜容和看过这本南边游记,他慢慢记起来上头记了一件事。
说是那些传教士过来,当地的官都很欢迎,还办了个香会迎接、祝福这些传教士。
结果这些传教士脸色难看得像死了爹娘似的,说什么都不肯搬进去,就这样,当地的县官还给他们单独挪了屋子住着清修。
民间对这些人害怕归害怕,但真相处起来,老百姓是真的又热心又善良,他们能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
他沉着脸半天不说话。
楚韵也明白这个原因,此地的百姓从唐朝就开始接受番邦和尚,这么多年都相安无事,老百姓自然会本能的以为这回来的也差不多。
但有了清人入关的事,事情一下就不同了。强制他们不许祭祖,不许遵循自己的旧俗,很容易让老百姓回忆起自己寄人篱下的现状。
这种屈辱,连陆五都不能忍受。
杜容和沉着脸想了半天,才跟楚韵道:“难怪上边这么警惕南边。”
两个不让老百姓祭祖的传教士都能引起乡里集体犯罪,让他们剃发易服的满人,如果一不留神,勾起了他们痛苦的回忆,下场又会怎么样呢?
楚韵问他这个要不要跟老麻子说。
杜容和:“他想知道的就是小民为什么犯罪。”
即使他不说,李佑纯也会说,李佑纯不说,也难保乡里没有其他耳目。
杜容和叹了口气,这种处于监视之下的日子,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如果集体作案的事件,其他人都说了,而他小荷没有说,会引发什么后果呢?
是你不忠心还是你不想忠心?
第82章 好坏参半
未免村民真的大开杀戒,这也没什么不敢的,前头不知道多少传教士都被他们杀了。
李佑纯提议要回去,君子不立危墙,在危险中行走不是他的作风,他们这样的人家,做事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楚韵想着来都来了,干脆道:“不如我们路上记一记,看从三亩园到大王庄,路上有多少野神正庙。”
正庙是过了明路皇家允许的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