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还说了些旁的,战局如何不曾说,不过从要冬衣的情况来看,这仗怕是真要打到明年。

“二皇子那边还算好的,六皇子那里才不好呢!”

几位皇子亲征,看得人多了,自然有人拿他们出来对比。

三皇子在陇西,风评最好,在三皇子的运作下,陇西战局稳定似乎都成了他的功劳。

四皇子坐镇帐中,他骑不得马,如今做粮食的分运统筹,算是粮道官。

难得的是这份差事办的不错,在武将中确实狠狠刷了一波好感。

出事的六皇子,只不过露出了一点破绽,便被有心人放大,如今人还在外面打仗,消息依然传回上京,连春芍这样的小丫鬟都知道一二。

“听说是六皇子的母族,有人勾结外族!叛国投敌,暗中卖了咱们好多军机,害死了好多人!”

春芍不忿,她本是难民出身,对这样的行为和人更加痛恨。

赵妨玉面上不置可否,当晚却给江南去了一封急信。

她要收棉。

她如今已经和周擎鹤在一条船上,周擎鹤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

第142章 三皇子妃

边境战火连天,上京繁华如昨。

“还是姑娘想的周到,怕去春闱的路上堵了,提前在贡院边上租了个院子。”

赵妨玉正收拾着要给赵知润送的东西,听春芍这样说,也忍不住笑。

“春闱是大事,今年来京城的学子比上一回还多上许多,瞧着多的都有些吓人。”

按理来说,每年来科举的人数都是一样的,但今年许多不曾考中,但家境殷实的学子也不远千里万里,从四面八方赶来京城。

寻找名师,结交学友。

究其根本,还是今年来上京应考的千百学子中,有那位大名鼎鼎的清河崔郎崔子敏。

崔子敏的学识天下皆知,才名遍布大梁每一处书院。亦是无数闺阁女子的春闺梦里人。

赵知润也极其仰慕清河崔郎的风采,一同下场,对赵知润来说也是一种圆满。

毕竟是去考试,赵妨玉做了些熏肉干,还有耐放的的豆乳糕,小面饼。

大夫人等人也带了东西来送,不过考篮不大,装不下多少东西。

面对着殷切盼望的家人们,赵知润心中因与崔子敏同场科举的压力也小了些。

他本就没有争夺魁首的本事,只求能中进士。

仰慕归归仰慕,怂也是真怂。

“我比不上清河崔郎,便比着大哥吧。”说完从赵知怀身上摘下了他最喜欢的蟾宫佩,扭头便往贡院门口去。

赵知怀好笑道:“又不是不给他,做什么弄这怪样。”

赵妨玉对清河崔郎在文人间的地位不大清楚,但听赵知润话里的意思,有这位清河崔郎在,状元之位非他莫属。

拿个状元郎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回家后,赵妨玉看着邸报上的消息,指尖不住在纸张上轻点。

今年边境战事频发,赵妨玉忙着经营江南的庄子,还有替周擎鹤收棉花做将士冬衣的差事在,没多留意外界的消息。

清河崔郎来了上京,只怕早已收到消息的上京官员,都要动上一动。

清河崔家在朝官员不少,如今来了家中最出息的孩子,自然要为崔子敏扫平道路。

上京之中本已确定好的官员派系,恐怕要跟着这麒麟子入京一道乱起来。

再有周擎鹤来信问她借银子给将士们做冬衣,想来是有培养亲兵的打算。

赵妨玉也担心真有将士冻死在战场上,毕竟以周擎鹤的面子,恐怕还真分不到几件好冬衣。

官员之间层层盘剥分利依然是众所周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