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1 / 4)

阿燕从铜壶里倒了杯热水出来,双手递给琉璃,轻声笑道,“于夫人若真知道了,替你高兴还来不及。阿燕原先也觉得西州是偏远酷寒之地,如今慢慢的惯了这边的天时地气,倒觉得比在长安时不知省心多少。不怕娘子笑话,阿燕前几日竟也把裙子放了一回。”

琉璃忙仔细的看了她几眼,这才发现她的脸果然圆了些,点头笑道,“以前怎么没注意?”又回头去看小檀。

小檀一张脸已皱成了一团,“我怎么便一些儿也没胖起来?先头石家娘子便说我是个光用米面不长肉的,这些年来竟还是如此!”

琉璃想了想笑道,“你若一日里肯少说几句话,大约早便丰润了。”

小檀吐了吐舌头,“遵命!”

三人说笑了片刻,琉璃见天色已偏晚,笑道,“阿燕,你去吩咐灶上做些葫芦头出来,记得放豉椒,我这几个月吃的东西着实没滋没味了些。”

阿燕露出了犹豫的神情,琉璃顿时满面都是愁苦,“哪有病好了这些天,还不让出门,不让开荤的道理?阿郎脾气是没法改了,今日乘他不在,我也解个馋,不然清粥我实在是用不下去!”

小檀也道,“正是,娘子胃口开了,多用一些晚膳,不比什么都强?”

阿燕这才点头下去,过了半个多时辰,果然端上来一碟四个黄灿灿的葫芦头,配着一碗粳米粥和两样小菜,琉璃夹起一个葫芦头便尝了一口,只觉又烫又鲜,简直是生平不曾尝过的美食。一面吹着气,一面便吃了下去,小檀看得低头闷笑,听得外面门帘响动,便笑道,“阿燕姊姊,你今日是用什么做的葫芦头,娘子险些没把舌头吃进去……”

烛光中,里屋的门帘挑起,露出的竟是裴行俭的面孔,琉璃丢了吃到一半的第二个葫芦头便站了起来,尴尬的笑了笑。

裴行俭的目光却只是在桌上一扫,无奈的看了琉璃一眼,随即便道,“你快把粥喝完。”又对小檀道,“你去柳娘子处一趟,请她过来说话,”又沉吟了片刻,“便说我们这边来了一个方烈方公子,似乎与她沾亲带故。”

琉璃本来已是乖乖的端起了粥碗,听到“方烈”二字,差点把碗给扔了,待小檀忙不迭的溜出了门才道,“他真的在突厥人那里?难道是阿史那弥射麾下?”见裴行俭点头,她不由长出了一口气,“还好,总比是在贺鲁部落中效力要强些。”

裴行俭微微摇头,眉头紧皱,“他的情形有些复杂,如今也难说是好是坏。”

第75章 金风玉露 月华如练

琉璃顾不上喝粥,用手绢擦了擦嘴角,便上去拉住了裴行俭,“究竟是怎么回事?”

裴行俭若有所思的望着外面,只是简单的道,“这位阿史那弥射将军的做派与阿史那步真全然不同,随身只带了五六个部将,其中便有这位方公子。”

也就是说,这位方烈已是极得阿史那弥射的重用?可阿史那弥射不是素来与大唐交好,又刚刚被封了什么安抚大使么?琉璃困惑的看着裴行俭,一时不大明白此事为何难说是好是坏。

裴行俭低头看着她,语气变得温和平缓,“我原想着方公子当年所犯之事虽说不小,但的确是那牧官欺人太甚在先,且那牧官平素为人便不公道,又无亲眷在西疆,想来时过境迁,多半不会有人再特意来追究此事。而方公子的样貌变化不小,若他依然只是无名之辈,横竖西州每年都有边民迁入,想个法子换了名姓,补了户籍,要平安度日,总不会太难。只是如此一来,方公子这一生所学自是付之东流。”

“如今,他竟是在短短几年之内,便做到了阿史那弥射将军的心腹部将,此次又随着将军入了大营,进了西州,他的样貌有些显眼,见过的人多半不会忘记,日后便是想隐姓埋名也已不大容易。若要说到好的一面,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