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似乎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低声读了下来,读完之后却又从头读了一遍,然后才放下纸笺,怔怔的看着琉璃,“此诗,是你所作?”
琉璃连忙摇头,她还有点自知之明的,就自己肚子里那点存货,让她冒充才女,还不如让她冒充神棍来得保险,因此这篇瞎话她早已编好,“自然不是,这是琉璃几年前在曲江边听人所唱,《春江花月夜》这名字也是歌者所说,他也不知是何人所写。那歌甚长,琉璃只记得这几句了,只是每一念及这几句诗,脑中便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索性此次便画了出来。”
裴行俭看着她不语,目光突然变得极为清亮锐利,琉璃倒也没什么可心虚的,抬眼看着他,笑道,“裴君难道疑心我能写出此等诗句来?”
裴行俭收回目光,扬眉一笑,“诗自然是好的,只是便是没有此诗,画也是绝妙佳品,能为此画题墨,是裴某的荣幸。”
p.s.多谢亲爱的迷迦叶送俺的平安符。
第一卷 第29章 七月流火 华服霓裳
辰时刚过,正对着太极宫朱雀门的天门街依然是一副车水马龙的景象。从明德门进来的拉货马车与各坊里涌出的行人车马混杂在一起,人流中,有穿着胡帽胡服的长安本地人,也有操着一口流利长安话的胡人,互相打着招呼开着玩笑,又一道抱怨今年这个夏天热得实在有些离谱。
永徽四年的这个夏天,热得的确有些离谱。似乎四月底林邑国献象的那档子热闹后,气温就嗖的热了起来,直到七月竟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此时,那明晃晃的太阳照在这条宽阔得惊人的天街上,晃得人都有些睁不开眼,道路两旁的槐树也越发无精打采起来。
琉璃坐的马车是在开化坊的北边才转弯向东,她撩开车帘,看着远处那雄伟的朱雀门消失在坊墙背后,心里突然有点沮丧:来长安三年半了,她其实,连太极宫的样子都没有看清楚过。如果不是武夫人非要她到武家去看看那几件新做的衣裙,她大概连这一眼都捞不着。
这两个多月,她的生活终于变得安稳,除了还忍受过两次那位柳氏的婢女的挑刺眼光和刻薄言语,连外人都不用见,平日不是在画室画花样、绣样以及古代版服装设计图,就是在家里与舅母石氏和七娘消磨时间,甚至还跟七娘学了两手女红。安家虽也是一大家子,但儿子儿媳们不过是每晚过来吃顿饭,而主母地位比唐人家庭更高,几个姬妾跟婢女们也无甚区别,平常只待在自己房间里。因此,安家的日常生活倒有几分现代家庭的简单安静。琉璃颇为适应这种生活,只是偶然会惦记起那扇《春江花月夜》的屏风,猜测它是否已经入了皇宫。
记得两个月前,武夫人看到那幅字画时很有些喜出望外,听说那手漂亮的行书是出自裴行俭之手又是颇为愕然,好在倒没有什么不悦,反而兴致勃勃的打听了一番便叹道,“好好的一个名门之后,却成了如今的模样,真是埋没了这笔好字。”让琉璃对她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只是这位夫人最近似乎忙了很多,只是半个月前见了琉璃一次,琉璃注意到,她几次似乎想说什么又住口不言,闹得琉璃忍不住心里嘀咕,以至于对这次见面也有些期待起来。
她坐的马车一直驶入了紧靠东市的宣阳坊,穿过十字路口,才在一间颇有规模的府第前减慢了速度,琉璃往外看了一眼,只见那府门匾额上写着“应国公府”几个字,乌头大门紧闭,两边各站着几个豪奴。马车并未停下,而是顺着那府邸的外墙直到东北的一个小门外,车夫才喝住了马,带着马车来接琉璃的婢女便笑道,“从这门到我家夫人的院子更近便些。”
这婢女原是武夫人身边伺候的,琉璃与她早就熟了,见她略有些讪然的模样,忙笑道,“正好呢,这天气走远了才是真受罪。”
这位婢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