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 / 2)

不然这十几亩地,还真是不好使,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原本李老汉是想着让李海家借一头牛的,反正只是一头牛,又不是让你帮忙,都是亲戚,这件事应该不会拒绝吧?

谁知,每次都是不凑巧,来了几回,不仅二房没人在,周家也是锁着门。

如今两家都是砖瓦房,院墙用青砖砌起来,有两三个人那么高,不像泥土坯做的围墙,可以一眼看过去人家在不在。

如今二房和周家关着门,谁也不知到底有没有人在,没办法,李老汉只能去借他的堂兄弟要,农忙不等人,时间要赶紧。

因为李家这边着急,犁地时希望牛快一些,在田野里,经常听到他们用一些污言秽语来责骂牛,借回来的牛,到底不是自己的,一点都不心疼,下手极其狠。

拿着竹鞭打,有些牛身都已经磨破了皮。

牛皮多厚,李桂川也知道,借回来那头牛,被打得破了好几处皮,被人家主人家看到了,差点又要闹腾起来。

发誓再也不借给李家正房用牛,两家闹得很不愉快,好在地也犁得差不多了,要忙着插秧,这才没闹起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因为要插秧,二房暂停了两天的生意,去地里干活了。

☆、265.第265章 唉

265.第265章 唉

这个小镇本不大,镇的住民少,一到农忙,镇的人更加少了,生意也不好做,加农忙时,家里也忙着,镇生意不好做,自然要回到家帮忙。

三亩地,远非李奕权一人能够做得来,小三小四去念书,不得空,李奕安去忙着生意的事儿,肯定不能帮忙,李海夫妇即使帮忙,也是慢了一些。

好在李桂川和周礼年纪已经不小,也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下田干活也能帮忙一二,三亩田地,三天便已经结束。

二房勤快,早出晚归的,做事又是勤快的,在村里,是最早完事的,当然,也不排除二房的稻田是最少的。

次李老汉在割稻谷时,来找二房,犁地时也想借二房的牛,可从来没有一次如愿,村里流言蜚语便起来了,说二房这次真的决定和李家正房这边断绝关系,一点都不含糊。

当时说断绝关系,二房是留着余地的,毕竟是亲生的爹娘,又不能说分分,即使分家了,情分也还在,一直待李家正房很是宽容。

但再宽容大度之人,也是个有脾气的,每一次的大度,换来的都是得寸进尺,如今二房发了脾气,李家正房自行作死,没人可以挽救。

村里流言蜚语自然是不少,都是嘲笑李家正房过分的,平白丢了一个儿子,这话不知道咋地,被李老汉听到了,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差点骂死家里几个作死的儿媳。

韩氏最会来事,最近也消停了不少,老实地看着二房种完田,又去镇做了生意。她却无能为力,不敢再出幺蛾子让二房过来帮忙。

一大家子累死累活的,十几亩地,还真不是人能够做得来的,以前二房还没分出去,人多,自然快一些,现在地没少,人少了,种出来的粮食,一到季节总是收不全,总是平白地丢了不少的粮食。

今年粮食收得慢,不少已经发了芽,韩氏心疼啊,交租子不敢马虎,只能交好的去,剩下这些不好的,全都是自己吃啊,韩氏心疼自己。

对崔氏怨怼,不免得又要和崔氏闹腾一番,李老汉不想管,于是冷眼旁观,任由她们丢脸。

这些按下不提,种完粮食,已经入了秋,入秋有一场考试,算是私塾里,人家秀才对学子的一种考验吧。

小三和小四同时去念书,小三聪慧又十分勤奋,年纪虽小,但也能考得过那些年纪他大的,妥妥的第一名。

当然,小四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