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时真的就广施仁政、一点错都没犯吗?他们以那种极其残忍的方式死在敌人刀下,反倒成就了鄯思归如今安息境内有多少百姓翘首以盼,等着三岁就入质突厥的二王子复国兴邦?

“他才刚进神都,很多事还不能妄下论断。”冯献灵扣着手指,“明日一早孤去向母皇请安,覃都护不能一直住在京兆府衙里。”

徐詹事终于能再插上话了,抹了把汗作揖道:“殿下英明。赏罚得当方可军纪整肃,潜入安息国都、探得重要情报的那支斥候小队也该加以封赏才是。”

这个覃愈也料到了,奏折的最后一页附了二十个人名,殿下草草瞄了一眼,目光忽然一滞。

PO18皇太女起居注故人

故人

名字对一般军户和底层百姓来说其实是个挺奢侈的东西,纸笔昂贵,拜师又得舍去一大笔束脩,加上长年累月不能务农,读书识字所需的财力、物力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的起。讲究些的花上几百几十个钱,请同乡老秀才起个寓意吉祥的好名字,不讲究的就‘李大’、‘舒五’过完一世。

在一堆叱卢阿旺、丁大虎、王老六中‘薄无伤’俨然是只混入鸡群的鹤,想不注意都难。

“殿下?”

冯献灵阖上奏折:“无事。”

薄氏源流甚远,汉时就有薄姬太后,这个薄无伤未必是她知道的那个薄无伤。薄奚本是鲜卑乌桓部的一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许多鲜卑姓改作了汉姓(譬如步弘童的步就由步六孤简化而来),薄奚氏因此成了薄氏。先帝登基之初天下大乱,一部分世居北境的鲜卑人跟着汉人一道南下避祸,定居关中

“殿下哪里知道,鲜卑人娶媳妇难,军户娶媳妇更难!延州城里多的是二十七八还讨不到老婆的老兵侉子,俺是命好,才撞上芳娘年轻守寡,一嫁过来就给俺生了个大胖小子……要不怎么说汉女养娃娃精细呢?俺家大郎长到这么高都没摸过棍棒。”

“军户哪有不当兵的?俺也不求他建功立业,现如今天下太平,一辈子平平安安就行了。说来他比殿下还小半岁,不过俺和芳娘都不识字,要不……嘿嘿,殿下给起个名字吧?”

入夜后太极宫灯影幢幢,宫宴前半个时辰冯献灵特地把王女史派去了仙居殿:“看好她,别闹出什么事端来。”

鄯思归与鄯思道一母双生,也就是说今年已经二十有三,再长几岁都能给元元做阿耶了,偏偏今夜这样的场合皇太女不能按着不叫妹妹们列席,有打压手足、量小无德之嫌。宗室中不乏适龄未嫁的女郎郡主,暂时只好别教他们有所交集吧。

一路行至两仪殿,殿下颇感意外的发现不少宫娥女官精心绘制了晚妆(入夜后宫女不许入殿只针对内庭,两仪殿虽在禁中,却不属于后宫,因此不在律令之内),甚至有人熏衣簪花的,不由奇道:“又不是没见过鄯思道,何况他长得还不如小薛君呢。”

薛夙在太极宫行走时可从没有过如此待遇啊。

严女史小声提点她:“小薛君是为圣人讲经的佛侍,哪有宫人们评头论足的余地?”

她立刻明白过来,不是鄯思归长的多好,而是他的身份够特别,既不是母皇的后宫也不是她的后宫,属于‘能够合法肖想一下’的那类男人。不过宫女大都家世清白,真叫她们背井离乡肯定不愿意,瞧个热闹罢了。

晚上二王子阁下换了一身月白色联珠对鸟纹的金边圆领袍,深褐色的卷发以一顶犀角发冠总束成髻,除了肤色稍深一些,乍一看去有如鄯思道再生。

为了款待这位番邦王子,太常寺很体贴的安排了《胡腾》、《柘枝》、《团圆旋》等西域乐舞,身形健壮、高鼻深目的胡儿们身着长袖舞衫,头戴镶嵌着宝珠的胡帽,环行急蹴、跳身转縠,锦靴飒沓声伴随着急促的鼓点和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