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看个签吗?”

顾荇之驻足,发现自己竟然行到一个抽签看卦的摊位上停了下来。

对于这些神鬼之说,他本是不信的。可当下的场景,不看好似又说不过去。

于是他从怀中拿出两个铜板,随手抽了一张纸签。

小贩忙不迭地嘱咐,一定要默念心中所想,切不可随意打开,否则就不准了。

顾荇之勉强牵动唇角,点头应下。

倏然,人群中传来一阵若有似无的铃响,轻而脆、朦胧而悠缓……

渺远的像是金秋桂子弥漫的幽香。

顾荇之忽觉心跳狂乱,像是被那声音攫住,要窜出喉咙。

呼吸都变慢了,恍惚间,似乎有什么熟悉的味道在逼近,清甜而炙烈,矛盾混杂的交织,却有一种怪异的和谐。

有什么东西极快地落在了他的背上。

转瞬间的一触即离,犹如昙花开谢,却让顾荇之整颗心几乎停跳。

他能感觉到指尖透过薄衫的温度,那只手轻轻的、几欲不显的,在他背上留下一撇、一捺……

“嚓!”

脑中紧绷的铉应声而断,顾荇之下意识回身,一拽,却只抓了满手的月色。

人群依旧熙攘喧嚣,街边小贩的摊子蒸腾着热气,一切如故,仿佛方才那些只是他臆想出来的幻境。

“郎君。”

耳边响起一声稚童的呼唤,顾荇之觉得自己的袖角被人拽了拽。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还未及他腰高的孩子,一边啃着手里的糖饼,一边拿那双黑亮的眼睛打量他,似是在思忖该说什么话。

片刻,他才慢慢地道:“方才有个姐姐让我跟你说,七夕的烟火错过了,上元节还有。”

“什么?”顾荇之怔忡。

小孩儿愣了愣,又补充道:“姐姐说,到时找你一起看。”

七夕、烟火、铃声……

只一瞬间,顾荇之便确定了那人是谁。

除了她,还会有谁。

远处,视野的尽头,似乎有一角白衣飘过,猎猎如风。

“哇”

身边的人群在此刻骚动起来,所有人都在原地站定,仰望苍穹。

秦淮河两岸,同时燃起千万盏明灯,灿烈的一簇,燃在人们手中。缓缓升起,随风而逐。那些天灯星星点点,如银河倾斜,在天水一色之中,似东风夜放的繁花千树。

顾荇之也定定地站着。

但他看的不是灯,而是玉台之上那个白衣如雪的人。

旷凉的风,自玉台之上吹来,火色流萤的背景里,她身姿秀丽,乌发流光。

一盏星灯飞至玉台,摇晃着被风吹到她面前。

一只纤白的指轻轻一点,她借着微弱的光看过来,依旧是眉眼如画,那么灿烂,跟漫天批落的千灯一般极然。

他还是见到了她。

在离开金陵的前一晚。

这一次,终不再是胆战心惊的你来我往,不是你死我活的拔刀相向。

而是此刻的楼上楼下,隔着人海熙攘的沉默相望。

风乍起,卷动裙摆如云。

顾荇之忽然想起那个夕阳晚照的春日,她也是穿着这样一身如雪白衣,于桐花斑驳之中与他对望。

那时他便觉得眼前的人好似一团烟,能被一阵风吹走了似的。

而如今再看,明灯清照的玉台上,早已不见她的身影。

仿佛真的是随风而逝。

他这才想起手上的签文,打开,却见月色灯火交映之下,一行小字扎入眼帘:

灯火连天阔,月照不归人。

*

月落日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