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2)

老吴头说得很?有哲理:“最开始的见山是?山,最后的见山仍是?山,能一样吗?”

见姜一源不明白,他回归了?大白话:“我泡茶几十年,无论怎么泡,都在我的经验掌控之内,出来的味道和品质都一样。你行吗?”

他又说:“不要问为什么,多做少问。茶道就是?这样。”

姜一源便不再问了?,专心地练起泡茶来。比起喝茶,他确实?更想学泡茶,以后或许有机会,他能为他泡一盏茶。

到了?三月中下旬,姜一源整个人都紧绷起来,陷入了?一种?期待又惶恐的情?绪。

他找老吴头确定了?许多次,老吴头说,快十年了?,沈老板每年都会来。

三月下旬的茶山,热闹无比。茶农们唱着民歌,爬上?树采摘鲜叶,漫山遍野都是?早春的生机,丰收的喜悦。

姜一源踩在树干上?,按老吴头教给他的方法,用一芽二叶的标准采摘。他不熟练,采得很?慢。他采完一棵茶树,老吴头已?经采完了?五棵。老吴头没有催他,在茶这件事上?,老吴头从来不催。

到了?傍晚,院子里?摆满了?扁平敞口的圆形竹筐,白天采的鲜叶在上?面铺开。老吴头说,这一步叫做“晒青”,用温和的日晒将鲜叶的水分稍微烘干。

夜月高?悬时?,姜一源就坐在院里?的泥巴地上?,在竹灯笼昏黄的亮光下,一条一条地筛选鲜叶。芽头的两片叶子不完整的,不要;叶子大小差太?多的,不要;梗长的,掐短;叶片形状不好看的,不要……

他挑挑拣拣,白天他摘的鲜叶被剔除了?三分之一。

他要确保沈书临喝到的这一杯茶,是?叶底漂亮、滋味完美的,是?独一无二的、用心的茶。

清明将近,一想到这个,他又心乱了?。走神间,老吴头叼着烟管来到他身边,看了?眼他剔除的鲜叶。

“从长在树上?的鲜叶,到筛选,到摊开晒青去水,再到铁锅炒去青草味,然后用手,一下又一下地千百次地揉捻,最后晒干。”老吴头悠悠地说,“等它再次被热水冲开,你下的所有功夫每一次的揉捻,每一次的力道,都会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茶是?真心。”老吴头说。

姜一源望着他问:“他……能喝出来吗?”

老吴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一期一会。”

姜一源笑了?,来了?快两个月,他第一次如释重负地笑了?出来。

能喝出来,不能喝出来,都没有关系,都是?缘分。

都没有关系。

距离清明节还有两天,老吴头每天一早,就去山脚等沈书临,他每年都会这么做。

姜一源从几天前就没法冷静了?,他把房间收拾了?出来,把他的东西放入行李箱搬走。老吴头一下山,他就神经质地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一听到摩托车的声音,他就躲到土屋后面,打算看一眼就悄悄离开。

他想见他,想得快疯了?,可他不能见他。他们的事情?还不清楚,他不能扰了?他来喝茶旅游的心情?。等到天黑,老吴头独自回来了?。

第二天,老吴头依然独自回来。

清明当天也?没有等到。姜一源知道,对方今年不会来了?。

老吴头倒是?一点也?不在意,还在山下买了?一斤卤牛肉和半斤白酒拎回来。接到是?缘,接不到也?是?缘,他没有任何执念。

夜晚时?候,老吴头的鼾声在隔壁起伏。姜一源起身,在火炉上?烧了?水,泡了?一泡老曼峨苦茶。

他第一次喝老曼峨时?,是?在沈书临家里?的茶室。他被苦得龇牙咧嘴,神情?扭曲,宛如吃黄连、喝中药。

但现在,他神情?平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