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2 / 3)

要是不太行的话,我们可以9点再走。”

“就8点。”

陈释钰一直在房间里没出去,躺一个多小时给躺舒服了,他懒得动,就这样在床上躺着看电视等人回来。电视上放的是本地新闻栏目,重播白天的民生新闻,大致内容就是一些下乡义诊、高温慰问、脱贫攻坚等。

陈燕廷回来时他正看得津津有味,这边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白天晕车的烦躁已经消散了不少。他当初和方添越没少一起出去玩儿,但去的都是风景名胜,可这些地方的人们又不是生活在商业旅游景点里,地域性的风土人情也只是接触了些皮毛,又或者甚至是错误的还原和美化。

“饿了吧,先来吃点儿。”

他确实饿得不行了,因为下午那一通吐,把胃给清空了。陈燕廷带的饭看起来很好吃,很快把他的胃口勾了起来。可他越吃越不对劲儿,明明看着没几个辣椒,怎么还是这么辣。

“我让他们少放辣椒了,还是很辣?”

陈释钰边喝水边点头,嘴唇被辣得红彤彤的。

“没办法了,下次你就吃一些炖煮的和清炒的吧。”

陈燕廷又伸手去捏陈释钰的脸颊肉逗他:“啧啧,没有口福啊。”

“不过,是好吃的,下次吃饭的时候我买个甜牛奶就行了。”陈释钰又说道。

“麻烦死了你,就没有谁还比你在吃饭上更麻烦的人。”陈燕廷吐槽道。

“明天下乡,那里可没有甜牛奶卖给你,更不会有人惯着你。家常菜不比饭店你还能提要求,明儿你要不自带干粮吧。”

陈释钰忽略他的嘲讽,被“下乡”二字给吸引去全部注意力,他好奇地问:“下乡?干什么去?”

“8点走,别迟到。”

陈燕廷没给他解释,带上门回自己房间去了。

临余这个地方我瞎编的,大致参考了西南四省那一块儿。

第六十六章

早上7点,他们提前打车到指定地点集合,一个停用的老汽车站。

停车场停了两辆中小型货车,江岭在指挥人搬货,车上车下各一个人,接力把货品往车厢里码。陈释钰走近去看,都是一些米面粮油、牛奶鸡蛋、食盐和白砂糖,还有部分谷物冲调的保健饮品。都按组为单位分好,其中精米占比明显大很多。

“为什么米会多出来这么多份?”陈释钰问。

“这部分是给独居老人的。虽然这边盛产水稻,但他们年纪大了已经没能力下田种地。孩子都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就过年回来一次,他们顶多只能种点小菜养养家禽。米要么靠政府和亲戚邻居接济,要么孩子过年出去打工前给多储存点儿,但并不是每个老人都有孩子管的。”

陈燕廷继续给他解释。

“土鸡蛋和家禽能卖上价,他们自己舍不得吃,留也是留给过年回来的孩子、孙子。盐每天都要消耗,这个不嫌多,糖的话,过不了多久马上就农忙了,大家劳作需要糖补充能量,还可以冲调酒糟的清苦当降暑饮品。还有,这边老一辈探望和拜访都习惯送白砂糖。”

陈释钰听得一愣一愣地,这些话和词从陈燕廷嘴里说出来,简直无比颠覆他本人的固有形象。

好半天后他只能问:“酒糟不是甜的吗?”

“你笨啊?”陈燕廷敲了一下陈释钰的脑袋,“人家不是要做酒糟,是要酿酒。前期发酵是甜的,后期就会发苦。一般都在过年的时候酿,现在已经过了甜的阶段了。”

陈释钰抿了抿嘴角觉得很冤,他是真不知道啊,能怎么办。

“释钰是第一次来,不懂嘛,你第一次来的时候不也一样。”江岭听了笑着打趣道。

“为什么送礼要送白砂糖?”陈释钰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