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3 / 4)

典妾 蒋夫人朱秀儿 5333 字 17天前

件来往却勤快,蔡家的事情算是娘家的家事,皇后少不得宽慰弟媳一番,一来二去,连太子也知道了。

难为表弟家里一团糟,还为他鞍前马后,想到朝中复杂的局势,面色不由阴郁。蔡家为避嫌疑,家中子弟多在外为官,正经的皇后娘家不揽权,高贵妃娘家倒是越俎代庖,一大家子在朝中为官做宰,暗暗为二皇兄铺路;而父皇年老体衰,倚重他这个太子的同时,身边的阉宦也视为左膀右臂,很多时候甚至将他们凌驾在他之上,这个太子做的实在憋屈。

这些烦难,自然也只能找亲近人诉说,表弟素来主意正,太子自从小舅舅一家回来,确得了些助益。还记得前些时候他被几个内监左右,又有老二在一边虎视眈眈,进退维谷,表弟旁观者清,劝他的几句很是有用。

蔡玠的意思,古往今来多少宦官左右朝政,却没有一个窃国成功的。宦官跟皇帝朝夕相处,很少有皇帝不被影响,就算外朝看他不惯,除掉一批又来一批,除非废掉这个制度,绝没有永绝后患的办法。况那些人也并非就全是恶人,不过利用权柄,牟取富贵而已,与其跟他们斗,不如暂且姑息,指不定什么时候还有用到他们的时候。

当时这个说法一出,太子便眼前一亮,觉得自己找对了人,仔细一想还真是,他真正的敌人可不在父皇身边。那些阉党是跟他有些龃龉,与几个兄弟的交情也深不到哪里去,严格说起来,并不算敌人。

他采取表弟的建议,对父皇身边的几个大太监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后,那些人果然就没怎么跟他作对了,有时利益一致,还得出力帮他一把。太子心情舒畅了,没事就找表弟下棋、赏书论画,从母后宫中听了表弟的家事,不想这家伙还有如此优柔寡断的一面,倒把人叫来幸灾乐祸一番。

第42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

见了人,先想起另外的大事,他退居一射之地,将朝政拱手相让,避开机锋的同时,却把劲敌给显出来了,若是父皇病中糊涂,叫人撺掇着改了主意,于他可是大不妙。太子也没瞒着表弟,“老二近来很办了几件大事,其他的倒在其次,明月岛一直是父皇的心结,老二点兵要去收复,父皇龙颜大悦,下旨给大司农叫全力支持呢。”

皇帝重病的当口,哪个皇子那么没心眼远离京都,二皇子此举一来邀宠,二来,说不定就想推个竞争者出去,太子对此有准备,二皇子若敢将矛头对准他,他绝叫对方偷鸡不成蚀把米。

蔡玠却觉得太子太过紧张了,圣上已经渐渐将权柄转移给东宫,很显然心里是有成算的,至于二皇子,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若想越过太子,还很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文事上不占优势,武备方面同样落后。

洛阳城最重要的军备便是负责京畿防务的北军五营,皇城的生杀大权大半掌握在这五营手里,现下这五营,副参军乃是蔡玠的父亲蔡文清,就算他手里没有十足十的权柄,可五营中的屯骑校尉营校尉是太子的帝师陈邕之三子陈武,太子妃娘家的族叔丁全任步兵校尉营校尉,这两营完全可说是太子党,另外三营也不是不可以争取。

经过表弟一分析,太子恍然道:“想必就是手里没有兵权,老二才打起了明月岛的主意,征讨就得要兵要粮,现成的理由了!可惜,薛宪最是个滑头,谁也不肯得罪,他从北面带回的兵马就算不肯交给我,也一定不会交给老二,这算盘落空了。”

所以,其实太子是稳坐钓鱼台的,只要皇后在后宫稳住圣上,留意风吹动,他自己在外面将军备握在手中,余时事事慎密周全,踏实侍奉病重的圣上,友爱弟兄,勤理朝政,朝中的大臣也绝对会拥护占尽天时地利的中宫嫡出。

思量停当,太子呼出一口气,转头打量外家的这位表弟,戏谑道:“你知不知道你一回京,引起了多少注意,十二公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