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的效果要看主讲人。"周峰说,"必须找个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人来主持。"

"让裴颂主讲。"施砚琛说。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看向裴颂。

"我?"裴颂有些诧异,"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最懂市场参与者的诉求,"周峰说,"这几个月,从做市商到交易机构,你一手搭建起了完整的生态。"

张若锦也表示赞同:"确实,现在市场最担心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我们能否理解并平衡各方诉求。这一点,裴颂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最重要的是,"施砚琛说,"你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从餐饮老板到金融科技,看似跨度很大,但本质都是在用创新理念服务客户。这正是我们想传递给市场的信息。"

裴颂明白了他们的用意。

在这个关键时刻,市场需要的不仅是冰冷的数据,更需要一个能让人信服的故事。

"而且你有个独特的优势,"张若锦笑道,"你是半路转型过来的,没有任何历史包袱。不像我们这些从小在金融圈长大的人,思维容易被传统框架限制。"

施砚琛说:"让SNK的运营负责人,一个之前完全不懂金融科技的人来主讲,本身就是对张董那套老思维最好的反驳。这会让市场看到,在新技术时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历和关系,而是对市场的理解和创新的勇气。"

"我明白了。"裴颂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缓缓点头,"那发布会的内容..."

"你就按你的方式来,"施砚琛说,"用最朴实的语言,讲最真实的故事。就像你每次跟客户沟通时那样。"

"对,"张若锦也说,"不用刻意去反驳什么,光是你能把项目讲得让人听懂,就已经是对那些危言耸听最好的回应。"

裴颂站起身:"给我三天时间,我要把所有可能的质疑都准备好答案。吴总,麻烦你协调技术团队,我需要最新的性能测试数据。"

"好。"吴总点头,"我马上安排。"

"靳秘书,"裴颂转向靳书宁,"请你帮我整理一下各家资管的投资偏好和风控要求。我要了解他们最关心的痛点。"

"没问题。"靳书宁说,"我这就去准备。"

接下来的三天,裴颂几乎泡在办公室里。

他把每个技术细节都梳理了一遍,反复推敲讲解的逻辑和措辞。

张若锦也来帮忙,提供了很多资管机构的背景资料。

"我爸这次是铁了心要搞事。"她说,"找的都是业内最挑剔的资管。"

“没关系,”裴颂正在修改PPT,头也不抬地说,"这样能让市场更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实力。我们越透明,他们越无从质疑。"

张若锦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变化好大,以前的你没有这么自信。"

"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裴颂抬起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