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他就提交了参展申请。

让他惊喜的是,组委会在看到他的Instagram账号后,立刻就通过了审核。

接下来的日子,裴颂完全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他先是花了三天时间,反复测试各种新菜品。

每一道菜都要经过无数次改良,直到达到他心中的完美标准。

从食材到餐具,从包装到宣传,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把关。

虽然辛苦,但想到这可能是自己事业的转折点,他就充满干劲。

准备期间,施砚琛始终保持着适度的关心,既不过分干预,也不置之不理。

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让裴颂倍感舒适。

终于到了美食节当天,裴颂天还没亮就来到展位,开始紧张地布置摊位。

他特意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料理台,让顾客能够近距离观看他的烹饪过程。

开展第一个小时,生意就异常火爆。

很多粉丝专程赶来捧场,让他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

"这不就是那个超火的美食博主吗?"

"天呐,居然能看到真人现场制作!"

"听说他的私房菜可是一位难求啊!"

正当裴颂忙得不可开交时,听到隔壁摊位传来不屑的冷哼声。

那是本地一家米其林餐厅的主厨,对这个突然走红的"网红主厨"显然不太感冒。

当天下午,社交媒体上突然出现一条爆料,称他的菜品完全是东拼西凑,毫无创新,根本不懂D国人的口味,还po出了一张所谓的"黑暗料理"照片。

第11章 考虑开家店吗?

这种危机,裴颂并不陌生。

在美食圈混迹多年,他早就学会了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他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详细展示了自己如何融合中德饮食文化,创新改良传统菜品的过程。

同时,他邀请在场的食客品尝后发表真实感受。

这种专业而理性的应对,不仅平息了质疑,反而为他赢得了更多好评。

"我就说那张照片是P的!"

"博主的创新太棒了,完全符合D国人的口味!"

"这才是真正懂得美食的人!"

第二天,那个爆料不攻自破。

隔壁的主厨也收敛了许多,但危机远未结束。

第三天下午,一位身着考究的中年男人在助手陪同下出现在裴颂摊位前。

"您好,我是美食杂志《Gourmet》的评论家Hans

Müller。"他用流利的英语自我介绍,递上了一张烫金名片。

裴颂接过名片,礼貌地打了个招呼,这本杂志他很熟悉,在D国美食圈颇有影响力。

只是这位评论家的眼神让他有些不安。

那目光在他的操作台上扫来扫去,似乎在寻找什么破绽。

Hans点了几道招牌菜,特别要求看制作过程。

期间一直在拍照,不时低声和助手交谈。

等菜上桌后,他夸张地品评每一道菜,举止做派都透着一股刻意。

裴颂暗觉不对,但也只能配合。

在品尝第三道菜时,Hans突然面色发青,捂着肚子跌坐在椅子上:"天呐...这是什么...我感觉很难受..."

他的助手立即大声呼救:"快叫救护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