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婢马上道:“婢子雨停之后便去摘。”

但阿史那兀朵只是摇头拒绝:“不,我自己摘。”

大明宫的帝王极尽愤怒之时,阿蛮的住处,也迎来了一群人。

那是天威军在长安的家眷。

这些家眷,有老有小,有妇有孺,但历经六年风雨,家眷所剩之人已经不多了,阿蛮在教坊姐妹的搀扶下来到屋外,何十三首先从人群中走出,他拿着一张偷偷撕下的供词,问阿蛮:“盛阿姊,我们知道你是沈阙的妾室,我们想问你,这上面写的,是真的么?”

阿蛮环顾着他们一张张比实际年龄更显苍老的面庞,这六年,他们背着败军家眷的恶名,受尽嘲笑和鄙夷,如曹五郎的母亲,就是因为无法忍受屈辱而上吊自尽,余下的这些人,一个个只能麻木悲哀地活着,但今日他们忽然知晓,原来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兄弟、她们的丈夫,并不是败军之将,而是被人陷害,才异常惨烈地全军覆没,这让他们怎能不恨?

阿蛮鼻子一酸,道:“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沈阙在我面前亲口所言,是千真万确的。”

人群平静了下,然后忽然爆发出一阵歇斯底里的哭声,他们在哭他们的骨肉,哭他们的兄长,哭她们的丈夫,以及,哭他们自己。

何十三忍了泪,他问阿蛮:“所以我阿兄他们,不是因为轻敌败的,而是被人害到全军覆没,他们不是败军,他们是英雄,对吗?”

阿蛮咬着唇,点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何十三笑了,他昂首挺胸:“好!我何十三,是英雄的家眷!”

他道:“盛阿姊,我们要一起去告状了,你去吗?”

阿蛮刑伤未愈,教坊姐妹担心道:“阿蛮……”

阿蛮却抢先道:“我去。”

她一字一句道:“我也是英雄的家眷,我一定会去!”

在去县衙的路上,阿蛮也告诉何十三,他阿兄何九,是去丰州求援被杀,可怜何九没死在突厥人手上,反而是在丰州城门,被自己人射了一百零八箭,活生生射成一个刺猬,倒在了他毕生守护的大周国土。

阿蛮还对何十三道:“此去县衙,生死难料,你不满十四岁,人生才刚刚开始,你可以不去县衙,你阿兄他们的冤情,就交给我们吧。”

何十三擦干恸哭的眼泪,他说道:“盛阿姊,我阿兄中了一百零八箭,都没后退一步,我也不会退的。”

他神情无比坚定,阿蛮心中感慨万千,她道:“你跟你阿兄一样,都是好汉。”

何十三扶着她,徐徐前行,他忽想到什么,问道:“对了,盛阿姊,你知道贴证词的人是谁吗?”

阿蛮道:“我不知道,但我能猜到。”

“是谁?”

“是……崔珣。”

第126章

长安县衙外面, 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但是县衙平日大开、可供百姓进入旁听审案的乌漆仪门,此刻却大门紧闭, 让人根本听不到正堂动静。

众人翘首以盼,未几, 仪门忽然开了, 阿蛮等人皆被乱棍打出, 何十三因为护着阿蛮, 身上挨了不少刑棍, 火辣辣的疼, 他被几个衙差架着扔出仪门,扑通一声伏倒在地, 何十三不顾疼痛爬了起来,大声道:“为什么不接我们的诉状,你们在怕什么?”

衙差喝道:“闭嘴!若非明府见你们老的老小的小,早将你们捆起来,一人打

一百杖了!”

围观的人群中有通晓律法的士子,闻言不由道:“一百杖那是打诬告者的, 你们都没查,怎么知晓是诬告呢?”

衙差愣了愣, 然后恼羞成怒指着那士子骂道:“别以为读过几本律例就了不起, 凭什么我们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