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纷纷改名换姓,再不敢提及先祖的过往,直到这段历史被彻底遗忘。

嵬名生是这支党项人里最后一个还记得先祖的后生,他辛辛苦苦保全下来的这匣册子,是用好多族人的性命换来的。除了这匣黄册,这支党项人什么也没能留下,燃花也好,凌波微步也好,都再也没有人会了。

谢无崖看着册子里的记录,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黝黑寡言的女子。那女子出身不高,曾在西夏王宫为奴为婢,却偏偏习得了绝妙的剑法和轻功,硬生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还改变了更多的、像她一样的女孩子的命运。

谢无崖反复念叨着“嵬”,茫然道:“她是谁?”

巫行云静静地握住了师妹的手,幽幽道:“她是你的学生,你还记得吗?”

谢无崖自然记不得,那毕竟是属于原身的记忆。自从找到这匣族谱后,女郎心里那股呼之欲出的直觉也莫名消散了,再没有先前那样强烈。

谢无崖将这些黄册晒好后,专门买了个竹编的背篓将书匣装好,背在肩膀上提议道:“小师兄,咱们接着出发吧?绕过黄河的大拐弯后,大同路也就不远了。”

巫行云很想将那只竹篓夺过来背在自己身上,奈何他力气够了,个头却远远不足,根本争不过他的师妹。小豆丁再次恨恨地看了一眼自己的短手短脚,闷闷道:“走吧。”

第157章 逍遥游 06

至治元年的十月下旬,谢无崖和她的便宜师兄顺利抵达了元大都。这期间,天山姥爷增加了一百一十余年的内功,个头则窜高了二十五厘米。长高后的巫行云终于可以把那个竹篓稳稳地扣在肩膀上了,再不会被她师妹抢去。

元大都由藏春散人刘秉忠设计,他原本是都元帅府的质子,后来以布衣之身入了忽必烈的幕府参与军政要务。此人奠定了后世北京城的雏形,死的时候又是太师,又是上柱国,又是开府仪同三司,又是常山王,极尽哀荣。

除了刘秉忠外,阿拉伯的建筑家也黑迭儿、制定了《授时历》的科学家郭守敬,也分别参与了元大都的宫殿及河道设计,共同将这座城市经营成了蒙古人北撤之后仍念念不忘的“大都合托”,留名青史。

谢无崖和小师兄是从北边的安贞门进入大都的。安贞,取自《易经》坤卦,彖辞为“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寄托了蒙古人希望此城永远安稳下去的希望。女郎进入大都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多人啊、好热闹,她已经很久没见过这么多人了,感觉街道都要被挤爆了。

巫行云虽然已经长高了很多,但跟谢无崖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谢无崖拉着这个半大的少年走在摩肩擦踵的人流里,手上的劲儿非常大,生怕对方挤丢了。

得益于郭守敬的水文规划,元大都北城区的海子(积水潭)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终点。此处南来北往的货船络绎不绝,自发形成了一个极度繁荣的商业区,生机勃勃。谢无崖原本是带着观光的心态在海子码头乱逛,却意外地发现货船远来的粮食里居然出现了土豆、玉米这样的神物。街边的小摊子上还有卖烤红薯的、卖葵花籽的,码头的水手们蹲在矮棚里涮羊肉,蘸料里赫然出现了辣椒酱。

谢无崖挠了挠头,一脸懵逼,心想这些东西难道不是明朝时传进来的吗?这个武侠世界发生了什么,怎么会这样?

玉米番薯这样的高产物种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大量出现,仅在街头向寻常百姓打听是问不出什么东西来的。女郎简直一刻都等不及了,天一黑就拉着小师兄的手往皇城潜去,找到了元吏修撰《宋史》的地方,如饥似渴地翻阅起了这些尚未刊印的底稿。(注1)

说到《宋史》,在谢无崖上辈子的记忆里,蒙古人确实好好修撰了,令其成了二十四史里最为庞大的一部。且元人不只写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