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慕想,今年要重点关注稻种和肥料的进度了。

他说自己没什么主意,内侍倒也不显得失落,这种奇异的作物没有任何缺点,才是奇怪。原先更多是害怕陛下失落,才对这些其貌不扬的土豆如此关注,现在确定没有任何挽救的可能,便将这些东西抛之脑后:“陛下,天寒地冻,还是快些回殿内吧。”

明慕站起身,手中还捧着一个精致的手炉。

近年是他的错觉吗?怎么越来越冷了?

他自认为对天气很敏感,去岁的这个时候,还用不上火炉当然,也不排除是他身体逐渐变差的原因。

分明药也没少喝,每天嘴巴里都一股苦味。

“这些年的天气是否有记录?”明慕问走在身侧的阚英。

在没有温度计之前,钦天监也有记录天气的传统,何地旱灾、何地汛灾,并且简单用旱灾的面积、天数以及汛灾的水位进行初步的记录,和以往的灾情进行对比,确保赈灾的力度。

天气也会关注,多以燕都作为研究重点,比如今年何时下雪、下雪多厚、下雪多长时间等,温度倒是没有确切计算过。

后来明慕弄出了简易的温度计,这群人像是找到了新玩具,每天都要记录温度。

于是阚英道:“钦天监这些年的每一日都有记载,奴婢一会找他们要些记录。”

明慕点了点头。

冬天越来越冷,不是一个好征兆。

再联系现在的时代,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冰期”。

“小冰期”又被称为“明清小冰期”或者“小冰河期”,是一个持续整整五个世纪的天然现象,从十五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才算彻底结束。

简单来说,就是全球温度下降,自然灾害频发。在整个“小冰河期”期间,中原温度持续下降,而水稻、小麦等作物不喜寒冷,对农业堪称巨大的打击,堪称饿殍遍地。直到后面土豆、玉米等作物广泛种植,才稍稍缓解了这种情况。

整个二十四节气几乎紊乱,旱灾频发,粮食作物产量减少……可以说,间接导致一个王朝的落幕。

如果真是明慕预想的那种情况……

他倒吸一口凉气。

先前考虑过弄一些初步的化学肥料出来,比如氮磷钾,但是因为他化学一直不太好,再加上有土豆、红薯之类的高产作物,所以一直没开始动手。

假若真的出现了粮食减产情况……还真得弄些肥料了。

明慕有些紧张地等来了数据资料。

阚英清楚陛下的担忧,所以一口气带来了许多,除了温度记录,还有近年的灾情。

汛灾减少,旱灾反而增多了。

明慕也清楚这些,每次灾情的折子都要从他手下过一遍。旱灾其实很不好解决,现在又没有人工降雨技术,只能调粮食救济,并且预防可能的蝗灾。

各地都有存粮,还能从燕都调,艰难地维持着平衡,问题没有特别突出。

但是当数次旱灾的资料齐齐摆在面前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震撼。

任君澜过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景书案乃至地面摆满了奏疏,全都翻开了,明慕一边看,一边动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小囝?”

他开口唤了一声。

周围都是奏疏,他总不能踩在上面走过去。

“啊,澜哥,稍等一下!”明慕指了指面前厚厚的,还没翻开的奏疏,“我还没弄完。”

任君澜只能现在旁边等待,看着明慕翻看奏疏,小脸紧绷,呼吸都不大声,等到奏疏全都翻看完毕、在纸上写下最后一行数据后,才像是松了口气,吩咐人将东西全都收起来。

等到地面被清理出来,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