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就是……调兵遣将。

这个明慕是真不会。

怎么说呢……毕竟现在戎狄形势危急,得找精锐前往,才能鼓舞士气,乃至赢得实力。

这点倒是很好理解,一加一大于二嘛。

但似乎、全国的精锐,都集中在北疆了。

根据古代军队的战力分析,边防肯定是大于中心,经常经历战斗的军队肯定比养尊处优的军队气势足。因此,倒是很容易能比较出两方的实力优劣。

当然,厉鸿羽将军手下也都是精锐,但他守着沿海,夏日正是倭寇猖獗之时,不能轻动。

他开始在十几个省之间扒拉,可找了半天,也没有头绪。

“开小朝会,召集内阁和兵部。”

明慕站起身,拍拍身上沾染的气味,叹气道:“我没经验,得找有经验的。”

要是现代的人民子弟兵,还用他这么纠结?

可古代嘛……只能说差距特别特别大。

首先,兵源就不同。现代大家都是接受过义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可在如今,兵士的主要构成是军户,其次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去了军队更不可能有什么读书的念头,基本上都是训练。

而军费也差了一大截,现代大家都不排斥交税养军队,将军警和安全感划等号,还想一省一艘或多艘航母。盛朝其实在军费上的投入并不低,每年有一半的钱都用以军队,但基本上不够,中间贪墨甚巨,能到普通士兵手上的绝不算多,每月的军饷都不一定齐全,吃空饷也绝不少见。

军队作风也截然不同,百姓对士兵的态度排斥居多,绝没有军民一家亲的情况,甚至有“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的说法。成员素质残次不齐,带兵没有统一的章程,更别提军纪军容。战斗力全都看将领如何,但为了不叫地方勾结造反,兵役乃至将领来自不同的地区,有时候出兵还要将他们打乱……

乃至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只能用乱七八糟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