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婶和三婶虽然谈不上多热情,但也没有挑刺儿。

而且当老太太,给大家盛的主食,是小米粥的时候,二婶李春花还笑嘻嘻的说,“娘,我咋发现,最近这段日子,咱家的伙食,越来越好了?”

因着安宁每次来,除了她和江寒生那一份饭,还给老太太准备了。

米有,面也有。

老太太自己舍不得吃,就给匀出来,给大伙儿一起吃。

那个鹅蛋是,今儿的小米粥也是。

老安家这群人,也不是傻的,老太太多少本事,他们清清楚楚。

平日里,顶多拿钱,和人家换点粗粮或者黑面。

或者从安大可手上,要些票证什么的,换些副食品,糖之类的。

可最近安大可都不来了,老太太也说了,那边以后不会给钱了,指望不上了。

自然,他们都想到了,这些东西,可能是安宁拿过来的。

至于是谁弄到的,不用想,都知道是江寒生。

当然,他们更觉得,是安宁枕头风吹得好。

以至于江寒生这么大方,将自己的口粮,都分了一部分到安家来了。

安老太怕李春花乱说话,赶紧出声,“咱家伙食一直都这样,哪有变好和变差?”

这话一出,江寒生便相信上午安宁说的话,小米是老太太攒的。

江寒生自己也有奶奶,可远不及老太太这般好。

这些日子,老太太几乎都是在贴补他们。

他们晚上不在这里吃饭,老太太还让他们将饭菜带回家,蒸的红薯土豆,都是老太太给安排的。

菜一炒就是一盆,虽说是地里长的。

可要是没有老太太的付出,也不会有现在这些菜。

安家的家庭氛围,和老江家完全不一样,除了安宁他爸,也就是他岳父,大家都挺好的。

大伙儿都不知道,在粮食这事儿上,这其中存在着小小的误会。

但也正是这个误会,大家对彼此的印象,都挺好。

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你感受到别人一点点善意,彼此之间的交往,也会越来越近。

午饭吃过,安二牛和安三毛主动提出要帮安宁和江寒生去干活儿。

江寒生担心他们工分的,结果安二牛说自己上午就把活儿干的差不多了,待会儿忙完江寒生那儿的活儿,再去生产队。

有两个大男人帮忙,不仅土灶很快打好,就连计划明天才能完成的厕所,也有了墙。

安三毛木活儿不错,他见安宁和江寒生连大门都没有。

跑去赵木匠家里借了工具,靠着家里两块用不上的旧门板,给安宁和江寒生做了一道大门。

短短一个下午时间,安宁和江寒生的家,就更像个家了。

第57章 精打细算

晚饭还是去老太太那儿吃。

不过安宁提前做了准备,她多拿了些面粉过去给大伙儿做主食。

但老太太哪里能这么干。

那可是细粮,一年到头,都难得吃上的好东西。

两个小年轻,刚结婚,啥也不懂,就知道自己手上有点粮食,可劲儿造了。

她又舍不得骂,也只能尽力帮着张罗着。

所以,晚上的主食,从纯面食,变成了黑面,苞米面,再加一点点面粉打底的三合面饼子。

这么一混合,虽然和吃粗粮差不太多,但也好过一次将细粮都给吃了。

菜老太太都是用猪油炒的,不是之前那种水煮菜。

干了一整天活儿,再吃顿好的,不知道有多幸福。

安家五个小子也放学回来了,瞅着家里的伙食,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