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块红薯……这就不用夸了,他们自己也是带了红薯的。

昨儿吃的红薯,还不如他们大队自己产的红薯好吃。

不过食堂的好归好,肯定不如自己在家做省钱,省票,不然这筒子楼里的妇女们,干嘛都要自己开火?

直接去食堂打,不更省事儿?

除了她家走廊外面没有放煤炉,其他挨家挨户都是放了煤炉的,这明显就是在走廊里做饭的节奏。

人家在家做饭,还得去买粮食,她和江寒生直接从乡下带了一百斤红薯。

米面什么的,他们自己都有带。

昨儿她还特意让江寒生将家里大大小小的罐子,都拿了过来,就怕粮食存放不好,坏掉了浪费。

有这么些食材,她不得在家里做饭?

不过还得买个煤炉,等江寒生的粮本下来,按照定额,还得去买煤,买油。

煤炉应该用工业券买,安宁手上还有。

反正也没事儿,她待会儿就去。

不只是煤炉,还得查查家里需要什么。

青菜她出去一趟,就能从系统商城里拿老多出来。

老太太菜园子里的菜,一向都是随便让她拔的。

眼下是种菜的季节,菜园子里,其实没什么菜了。

就剩下点辣椒,豆角,冬瓜、丝瓜之类的,但基本也都是尾茬了。

勤快些的,譬如老安家,就会提前下鸡毛菜,或者让孩子们去山里碰运气,看看有没有野菜。

老太太出门之前,更是千叮咛万嘱咐两个儿媳妇,要记得及时种菜,还要泼水什么的。

有她交代,安宁两个婶婶做的也很好。

总之,只要足够的勤快,足够的懂得未雨绸缪,就不会饿着。

幸好,她之前要的几百万物资里头,有要蔬菜。

这东西,不管什么时候都便宜,准备起来,也不费劲儿。

安宁清点一下家里的东西,除了乡下的大衣柜 那些还没运过来,好像也就粮食在老安家地窖里。

这倒是不着急。

吃完了早饭,安宁将饭盒洗了,换了一件长衬衫,长裤子。

都国庆节了,凉鞋暂时穿不上了。

老太太给她做的布鞋刚好适合穿。

安宁出去一趟,买了煤炉,又从系统商城里拿了不少菜出来。

当季的蔬菜,冬瓜她拿了一个半大不小的。

四季豆,辣椒这些,都成兜的弄了一些。

再是海带,木耳,干虾皮这些东西,她都拿了些出来。

安宁扛着这些东西上三楼,迎面碰上四个正要去买菜的妇女,都是安宁那一层楼的邻居。

东边第三间屋子的女主人林美兰,算是和安宁隔得最近的邻居之一。

西边第二间屋子的赵春燕,以及傍着两侧楼梯间的韩春妮,夏春芬。

安宁只知道她们的名字,至于做什么的,一概都不清楚。

当然,这个点,没出去上班的,十有八九就是家庭妇女,专门在家照顾男人和孩子的。

刘大姐待的时间太短了,不然她还能多知道一些事儿。

四个妇女都记得,这位是工会刘大姐带去认人的。

纷纷和安宁打起了招呼。

“我没记错的话,你叫安宁同志是吧?”赵春燕笑嘻嘻的问。

安宁放下手里的东西,笑着点头,“我是安宁!嫂子们好。”

“哎呀,你咋买了这么多东西?”林美兰问。

安宁将准备好的说辞说出口,“我家是乡下的,家里怕我来城里什么都不懂,连买菜的地方,都找不到,会饿肚子。

所以托老乡给我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