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5 / 5)

立业的一众文武。直到翌日酒醒刘备才发觉只因他昨夜一时之爽竟掏空了长沙府库内所有的铜钱。不过肉痛归肉痛刘备最后还是咬着牙一一兑现了自己的赏赐,甚至连他床头的铜挂钩都拿去铸了钱。由此足见荆国钱荒之严重。

说起荆国产生“钱荒”的缘由倒也十分简单,那就是汉末的荆南地区尚未开发出大型铜矿致使官府没有足够的铜来铸钱。可见这事怪不得刘备,毕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像蔡吉那般“幸运”能直接在都城附近发掘出金矿的。

事实上刘备也并非第一个遇到钱荒的君主。由于中国古代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货比金属的供给速度,致使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钱荒现象,进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货币政策。远的不说就以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为例。西汉初年,为充实因战乱而空虚的国库,刘邦下令造三铢钱。与秦半两并行,允许私铸货币。古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秦半两就是十二铢钱,因此汉初钱币一下子就轻了许多。而官府在收税时攒了一堆半两、旧币,然后重熔铸成小得多的三铢。倘若按计重货币价值计算方法,三铢应该是半两的四分之一。可是官府在付工资、采购时强行以官府强制力让这批钱以等同半两的价值进入流通。如此一来造成的通货膨胀多是名义上的。因为物价虽然上涨了,但是是以三铢钱价值计算的,等重代换为半两会发现物价上涨得不多。而刘邦则靠着这个贬值的时间差。通过强制规定3铢=12铢的流氓手段,让手里的铜赚来了三倍利。

后世的陈寿曾评价刘备“有高祖之风”。而倘若此刻刘邦活过来看到刘备处理钱荒的手段,想必也会冲着这位中山靖王之后竖起拇指道,“你无耻的样子很有我当年的神韵”。面对空虚的府库刘备二话不说便祭出了其祖上屡试不爽的铸钱坑人*。不过刘备这次不是铸小钱。而是效仿汉朝的另一位奇人王莽“虚值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