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院外明火执仗的高家部曲那童子倒是显得颇为镇定,就见他不卑不亢地躬身回应道,“家师不见客,郎君请回吧。”
高家的部曲见对方如此不给自家郎君面子,一个个吹胡子瞪眼大有直接冲进小院抢人之势。已经碰了两次软钉子的高纳却是抬手示意身后的亲随休得无礼。在他看来连身为当世枭雄、一国之君的曹操都得“烧山求贤才”,像他这等地方豪强在学者面前吃几次闭门羹又算得了什么。所以下一刻就见高纳继续舔着脸向那童子赔笑道,“道长今日若不得空,余便在外守候,绝不打搅道长。”
那童子显然没料到高纳会如此锲而不舍。但眼见对方兵强马壮又不好继续驱赶,于是他只得微微拱手示意高纳自便。高纳倒也是说到做到,当夜便领着亲随在院外搭了帐篷露宿。待到翌日清早,他又再一次来到柴扉前向一川子问安,可屋内的一川子依旧还是让童子传话说不见。接连两次闭门羹并没有令高纳气馁,相反却是激起了他的倔脾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高纳领着一干手下便在小院外长住了下来,除了早晚两次问安。其余时间他都仅是守在院外并不会主动去打搅对方。
如此这般一连守了六天六夜。当高纳在第七天的清晨如约来到小院问安时,禁闭的柴门再一次开启,就见柴门后头的童子一反常态地向其拱手邀请道。“家师请郎君进屋叙话。”
高纳闻讯后顿时心中狂喜,不过他表面上还是故作镇定地整了整衣衫随那童子进了小院。童子将高纳领进左边的一间茅舍,但见看似简陋的草堂内铺着西淀特产的白皮苇席,当间坐有一人峨冠博带。道貌非凡,正是那日在西淀垂钓吟歌的一川子。高纳不疑有他赶紧脱鞋着袜步入草堂行礼道。“南皮高纳见过道长。”
就听对面的一川子沉声问道,“郎君连日守于草堂之外不知所为何事?”
高纳答道,“高某听闻道长博学多才,故寻访至此。欲请道长前往渤海为官。”
一川子却是摆了摆手摇头道,“老夫乃闲云孤鹤之人,才疏学浅。无心仕途,郎君请回吧。”
高纳等了足足六、七天又岂会被对方三言两语就打发走。且见他直起身子以痛心疾首的姿态地向一川子规劝道,“道长此言差矣。自齐主受封为公至今已一年有余,一年来齐地百废待兴,齐主求贤若渴。然则世间德才兼备者终是凤毛麟角,齐主开科取士唯才是举,致使齐地为官者多为暴臣酷吏。道长渊雅高尚又身怀经世之学,岂能坐视齐地百姓身受酷吏之扰。”
高纳一席话虽说得义正词严,可对面的一川子不仅丝毫不为所动,反倒是双眼直视着高纳后反问道,“那高郎君来此是为齐主?是为百姓……亦或是为高氏?”
高纳被一川子一语道破心事不免有些心虚。就听他脱口问道,“有区别否?”
一川子手捻长须幽幽答道,“若为齐主,若为百姓,老夫难堪大任,还请郎君另请高明。”
“若为高氏乎?”高纳追问道。
“若为高氏……”一川子说到这儿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高纳道,“老夫劝郎君莫要逆势而为。”
“道长此话怎讲?”高纳眉头一皱道。
“齐主清丈田地,核实丁口,颇有明君之风。郎君何不效仿巨鹿耿氏投光武,携率宗族子弟投效齐主,成就一世伟业。”一川子提及的巨鹿耿氏乃是昔年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三位的耿纯。而他之所以会拿耿纯做例子来规劝高纳,主要是看在高纳之前举止得体,态度恳切的份上,不想坐在对面的年轻人误入歧途。因为就算隐居西淀,一川子对高家在渤海的诸多嚣张行径亦是多有耳闻。
然而一川子那里知晓为了达成既定目标高纳从来不介意伏低做小。就如早年为了保住高家家业,高纳曾说服族内长老主动向蔡吉纳贡。而今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