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3 / 4)

不会再给曹仁等人与曹操接触的机会。无奈之下司马朗只得将刘备和孙策提出的停战协定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回许都交由曹昂定夺。

曹昂本以为司马朗自南郡送来八百里加急定是刘备在蔡吉和孙策的联手施压下放父亲出城了,哪曾想一拆封竟得了这么一个结果,直气得他火冒三丈。好在此时与曹昂在书房内对坐的是丁夫人的从弟黄门侍郎丁冲。未等曹昂将手中协议撕成碎片,丁冲已然向其拱手规劝道,“大公子息怒。刘备、孙策割地送质之说固然刻薄,然则只需丞相解困,一切皆有回转余地。”

“回转余地?”曹昂心念一动,赶紧追问道,“舅父此话怎讲?”

丁冲手捻长须沉声分析道,“此番天子迁都襄阳,荆北三郡理应划为王畿;上庸为刘磐所据;南郡曹、刘各半;故刘备、孙策割让四郡之说不过图一虚名,实则仅割半郡。至于纳质为押乃春秋古制。丞相子嗣甚多,大公子可挑选两员庶弟为质。”

丁冲的一番分析虽句句在理,可一想到以联姻为名被送往齐营为质的曹丕。心怀愧疚的曹昂当即把脸一板断然否决道,“不可!余身为兄长怎可将幼弟送入虎口。”

眼见曹昂不肯将幼弟送去敌营当质子,丁冲一面在心中感慨曹昂为人太过仁厚,一面则将话锋一转道,“割地送质一事可稍后再议,当务之急应先送天子迁都襄阳。一旦天子南下,刘备便再无借口抗旨不尊。”

曹昂听罢丁冲所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确实送子为质这种事是可以慢慢拖延的。正如早些年曹操以天子的名义要孙策送子入许都为质。孙策每一次都满口答应。稍后又以各种借口拖延。所以直至今日孙策都没送过任何一名孙姓子弟入曹营为质。而从司马朗传回的书信来看,刘备一直以来都以质疑圣旨真伪为由拒绝解除当阳之围。如今看来也唯有天子南下方能令刘备那伪君子就范。反正襄阳目前还在曹军的控制之下,就算刘协到了襄阳也无法过河拆桥。

事已至此。曹昂自认再拖下去只会令局势愈来愈复杂,愈来愈难收场,可是一想到荀彧之前对迁都分封一事的态度,他又不无担忧地自语道。“就怕荀令君反对。”

丁冲却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道,“荀令君既已亲自接待齐吴使节。又岂会反对天子南下。大公子如若不信,派人一试便知。”

曹昂得了丁冲的提点,当天夜里便急匆匆地亲自前往荀府拜会荀彧。当荀府的下人领着曹昂来见荀彧时,荀彧正在书房内练字。面对不请自来的曹昂。荀彧头也不抬地直接发问道,“大公子今夜来访,可是为天子南下一事?”

曹昂先是一愣。旋即恭恭敬敬地朝荀彧俯身一拜道,“为救老父。昂不得不出此下策。”

荀彧搁下笔,抬头看了一眼曹昂,幽幽地叹了口气,“罢也,天子终须南下。然有一事还请大公子成全。”

曹昂连忙欠身回应道,“令君请讲。”

荀彧长袖一振,郑重其事地拱手道,“由老夫亲自护驾南下。”

建安八年十一月末,经过连续数月的谈判磋商,大汉天子刘协终于得以摆脱困了他八年的许都城,由代表曹营的荀彧、代表齐营的郭嘉、代表吴营的鲁肃以及吴硕等一干帝党的护送下南下襄阳。消息传至南郡,从蔡吉、孙策到司马朗、曹仁皆不由自主地长舒了一口气。至于刘备虽还心有不甘,但面对即将驾临荆州的天子以及来自蔡、曹两家的施压,他也只得捏着鼻子接下圣旨,并允许司马朗进入当阳城向曹操宣旨。

许是先前已经从曹丕那边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的缘故,曹操在收下圣旨后,情绪上并没有太大的波动,相反他倒是沉着地向司马朗问起了外界的情况。司马朗自是将曹丕入城后城外所发生的事件一五一十地向曹操汇报了起来。当听闻马超“叩关求封”时,曹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