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1 / 4)

然而正是认识到蔡吉具有超凡的才华。荀彧才更对眼下的局势痛心疾首,进而愤然感慨道。“齐侯乃天纵奇才,若虔心辅佐汉室横扫四方,还天下太平,定能如伊尹、周公青史留名。岂可为一己之私。分疆裂土,陷天下苍生于战国之苦!”

作为一员出身中原的谋士郭嘉与荀彧一样拥有大统一情怀,但他却并不认同荀彧前半段说辞。就见郭嘉不动声色地开口反问道。“依文若之见,当今天子能容伊尹、周公乎?”

郭嘉的这声反问可谓一针见血。不是每个臣子都能成为伊尹、周公,也不是每个君王都拥有商汤、周武的胸襟。荀彧当然清楚依刘协的气度无法驾驭曹操、蔡吉那等才华横溢的臣子。事实上,莫说商汤、周武,刘协甚至都赶不上宣帝刘询。至少宣帝刘询面对霍氏一族嚣张跋扈,杀妻害子,依然能做到伏低做小,隐忍不发,直至霍光过世,才动手铲除霍氏。

不过刘协在荀彧眼里并不是问题。伊尹、周公、霍光这些人物之所以会被人摆在一起相提并论,除了他们都是权相之外,还因为他们都干过一件事,那便是自主“行废立事”。既然某人不适合龙座,那便换能者居之。至少那样还能保住汉室大统一的格局。

一旦打定了主意,荀彧的眼中迅速闪过一丝寒光,旋即压低了声音向郭嘉提议道,“当今天子懦弱无能,不辨贤愚,致使天下分裂,汉室将倾。不若便由齐侯与曹公效仿伊霍,另择宗室拥立为帝!”荀彧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见郭嘉低头凝思并没有搭腔,又趁热打铁道,“至于孙策、刘备之流,可借分封之名,将此二獠引入京师,一网打尽!”

诚然荀彧以生动的语言为郭嘉描绘出了一片诱人的前景,此时的郭嘉却只是抬起头淡然地反问道,“文若还记得桑霍之争乎?”

郭嘉所提的桑霍之争中的“桑”即桑弘羊,“霍”即霍光。话说当年汉武帝临终前指定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为辅政大臣,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桑弘羊出身洛阳一户富商家庭,论家世自然是比不上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者来得尊贵。但他的个人能力极强,堪称天纵奇才。在武帝大力支持下,桑弘羊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然而桑弘羊最终却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并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牵连被杀。

桑弘羊和霍光之间的争斗证明有才华的权臣和帝王一样都是一山容不得二虎的生物。因为权臣要想推行新政,实现抱负,就必须揽大权于一身,绝不允许有其他杂音存在。无怪乎,郭嘉一提“桑霍之争”,前一刻还口若悬河的荀彧立马就沉默了下来。其实蔡吉早在昔年进京面圣之时就曾放话“本府有管仲之才,却不知司空可有鲍子遗风。”当时荀彧只是觉得蔡吉太过狂傲,如今回头看来那女娃儿确有狂傲的资本。

既不愿意以春秋五霸自居,又不愿意与曹操同殿为臣携手辅佐汉帝,那剩下的答案显然只有一个。

一番深思熟虑过后,荀彧终于艰涩地张口问道,“奉孝决意辅佐蔡氏夺江山乎?”

面对荀彧的诛心之问。郭嘉信手自棋盘上捻起一枚棋子道,“余等百年之后,亦为后世楷模,便是另辟蹊径,创亘古未有之制又如何?”

郭嘉的答复固然是让荀彧意识到他今晚注定说服不了自己这位老友了。然而那句“余等百年之后,亦为后世楷模”却在不经意间再次激起了荀彧内心深处近乎要被磨灭的斗志。

翌日一早,荀彧一反常态亲自护送郭嘉与鲁肃入宫面圣。从而平息了外界有关他反对天子迁都的传言。而身处内廷的刘协哪里知晓他差一点就要被人拉下龙座。此时的他俨然已是深陷即将脱离虎口的喜悦之中。面对代表蔡吉、孙策进京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