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这次没有反驳杨修的判断,因为他也认为无论刘备是否如刘琰所言兵粮将尽,还是对方故意设下圈套,他和杨修在刘营的日子都不会太长。
之后的数日,刘备又命人旁敲侧击着向刘晔和杨修暗示他有心退兵。而刘晔与杨修也借机旁敲侧击打探刘备的虚实。双方如此这般斗智斗勇了五天左右。可就在刘备满心期待刘、杨二人入套之时,本该在长坂坡协助关羽阻击曹仁的徐庶却是心急火燎地替刘备带回了一则消息。正是这则消息彻底打乱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悉心部署。
“天子遣使南下招孤与曹孟德、孙伯符、蔡安贞一同上京护驾迁都?此话可当真!”牙帐内前一刻还在盘算如何引蛇出洞的刘备乍一听闻朝廷遣使南下,忍不住拍案而起,长袖带起案上的令签哗啦一声撒了一地。
徐庶虽知朝廷的使节来得极不是时候,但怎奈事实如此,这会儿的他也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拱手作答道,“千真万确。少府孔融与议郎司马朗已携天子手谕入驻长坂曹营。”
耳听朝廷派来的使者乃是自个儿的老相识孔融,刘备不由愣在了原地。须知孔文举乃是世人公认的名士帝党,由其出面颁旨,至少说明天子知晓此事。而非曹昂假传圣旨。难道真要遵从朝廷旨意与曹操握手言和?
正当刘备迟疑之际,就听诸葛亮朗声进言道,“天子身陷囹圄,岂有迁都一说。定是曹昂挟天子矫诏,主公万不可当真!”
诸葛亮此话一出立马就获得了在场绝大多数文武的认同。圣旨又如何?许都的天子不过是曹家父子的应声虫。所谓的“上京护驾迁都”之说,怎么看都像是曹昂在借天子的名义故意拖延时间。试想以曹家父子目前好似落水狗一般的境遇又有哪家诸侯会响应此等矫诏。
然而徐庶却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道,“曹子修是否挟天子矫诏尚不得而知。据闻青州蔡安贞已然应召。并倡言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
从徐庶口中缓缓吐出的十六字倡议宛如一场旋风在牙帐内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但见前一刻还在对“圣旨”嗤之以鼻的刘备部文武。顿时众议汹汹,全堂哗然。与此同时,刘备本人则是以五味具杂的口吻感叹道,“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蔡安贞终于长剑出鞘也!”
作为一个看着蔡吉由一介孤女步步成长为一方霸主的诸侯,刘备深知盘踞在北地的那位女诸侯是个极其难缠的对手。诚然从四家联盟到刘表过世,从赤壁之战到水淹当阳,蔡吉从未插手过南方的乱局。好似与其他袖手旁观的诸侯没什么两样。可刘备始终觉得有一双犀利如鹰的眸子正从千里之遥的北方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宛如跗骨之蛆令其深感不安。所以此刻听罢蔡吉提出的十六字倡议,刘备在惊诧的同时。总算也搁下了一直以来压在心头的一块重石。毕竟不知何时会射来的上弦之箭远比出鞘利刃更为凶险。
相较如释重负的刘备,此刻诸葛亮的心境只能以“如坠冰窟”四个字来形容。一直以来诸葛亮都对自己的计划甚是自信。哪怕在吴营被周瑜拆穿。哪怕围攻当阳受阻都未曾令其产生过动摇。因为在诸葛亮看来这些突发情况都是包含在他算计之内的小挫折,只要稍加调整便可令局势回归正道。然而现在蔡吉的这招釜底抽薪却是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莫看“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只有短短十六个字,却为世人勾勒出了一篇极为宏大的格局。在此寥寥数语中蔡吉不仅巧妙地占据了道德高地,还深谙人心地抛出“分封诸侯”为饵拉拢天下间存有割据之心的诸侯与世家。须知盘踞在地方上的世家豪强素来以家族利益为上,在他们的眼里自家占据的一亩三分地远比统一天下来得重要。所以越是依赖世家豪强的诸侯越是趋于割据自保,不积极进取,只消息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