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夫为人素来和善,仲谋无须紧张。”蔡吉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再一次端起奶茶品了起来。
孙权却是在心中暗暗叫苦。原来寄居侯府的他一大早便被蔡琰请来花园陪蔡吉喝茶,并且还被告知喝完早茶后就要和蔡吉一同去面见天子派来的特使。试问对此毫无准备的孙权又哪儿会有胃口大吃特吃。
所谓天子特使究竟是天子所派?还是曹昂所派?其来龙口有何目的?是求援乎?还是另有图谋?呜呼!早知如此当初就该让子敬搬进侯府同住!孙权一边暗自懊悔着身边没有问计之人,一边心不在焉地喝茶吃点心。饶是铃兰煮得一手好茶,齐府的点心更是堪称天下一绝,可这会儿在孙权嘴里却都味同嚼蜡。
不过更令孙权糟心的是齐侯好像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这不孙权才刚咬了一口桂花糕,就听对面的蔡吉突然发问道,“仲谋可知孤为何与汝一同面见特使?”
孙权赶紧将嚼两口的桂花糕硬吞了下去,继而拱手道,“还请齐侯赐教。”
就见蔡吉把玩着手中的茶杯,怡然自得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孤决意同令兄携手上京,护送天子迁都襄阳亲政,故需汝这江东特使在场。”
“咳!咳!”差一点被噎着的孙权,赶紧咽了两口唾沫追问,“家兄可知此事?”
“不知。”言罢蔡吉搁下茶杯,抬起头望着一脸哭笑不得的孙权,悠然一笑道,“然则孤已派奉孝先生已前往阳丘山请子敬先生赶赴豫州游说吴侯。”
耳听蔡吉竟跳过自己直接郭嘉去见鲁肃,孙权不由眼皮一跳反问道,“子敬先生同意乎?”
“子敬先生不会拒绝。”蔡吉自信地强调道。而她之所以会如此笃定地坚信郭嘉能说服鲁肃,鲁肃能说服孙策。一来是因为无论是历史上的孙权,还是这个时空的孙策,都以割据一方为己任。二来在原有历史上鲁肃曾向孙权献《榻上策》,其中有一段记载如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由此可见相比复兴汉室鲁肃更倾向于辅佐孙氏一族割据江东。
然而孙权却是觉得蔡吉太过想当然。凭什么子敬就会被郭嘉说动?又凭什么他孙氏兄弟要照着她蔡安贞的剧本行事。心气上来的孙权当即赌气着问道,“若家兄拒绝?齐侯又当如何是好?”
“无论吴侯答应与否,孤皆会上京。若吴侯执意与孤为敌,孤亦不介意兑现曹蔡盟约。”蔡吉瞥了一眼孙权傲然道。
一瞬间孙权只觉面前女子的笑容寒彻刺骨。再一想到齐军的水师以及蔡吉在幽州杀伐果断的表现,孙权当即便将话锋一转服软道,“齐侯勿虑,吾孙氏兄弟远比曹氏父子识时务。”
第一百二十三节 因势利导
昨日在书房中贾诩曾问蔡吉“可知成事关键在何处”,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吴硕。因为蔡吉自信可以用分封诸侯来促使孙策、曹昂乃至刘备互相妥协,以实现四家分封奉汉帝为共主的格局。但她却无法保证作为帝党的吴硕接受得了“分封诸侯,以藩屏汉”的提议。要知道刘协现在虽然只是个傀儡皇帝,但在理论上他还是有翻身中兴的机会的。而刘协一旦分封诸侯则等于是将祖宗传下的基业拱手相让给了外姓人。
诚然无论是出于历史的记载也好,还是刘协本人在这个时空的表现也罢,都让人觉得许都的那位汉天子不像是能中兴汉室的模样。却并不代表刘协身边的帝党就会甘心放弃复兴大业,转而辅佐这位有名无实的汉天子效仿周室偏安一隅。倘若吴硕因此而固执地拒绝同蔡吉合作,或是阳奉阴违故意拖延时间致使蔡吉错过时机,那可就麻烦了。
好在之前的衣带诏事件极大地打击了帝党的势力,以董承为首的死硬派更是已被曹操屠戮殆尽。蔡吉相信那些血腥的过往应该能让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