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3 / 4)

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致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而今曹氏父子囚天子、杀贵妃。残暴不仁,人神共愤,尔等身为汉臣,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以反助逆贼,为祸天下!”

如果说诸葛亮刚才对杨修的反驳还只是打脸的话。那他此刻这番言语则*裸地上升到人身攻击了。饶是刘晔和杨修涵养再怎么好,此刻也忍不住双双拍案而起,用颤抖的手指指着诸葛亮的鼻尖气急道,“汝……汝……”

一旁一直没有发话的糜竺眼见诸葛亮彻底激怒了曹营使节。连忙起身挡着在两者之间和稀泥道,“诸君舟车劳顿,难免急火攻心。不若先行休憩,明日再谈。”

刘晔和杨修被糜竺如此一提醒。方才想起自个儿此刻还身处敌营之中,真要闹腾起来最终吃不了兜着走的只会是他二人。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刘晔和杨修只得强压住心中涌动的怒火,由着糜竺将他们送出了帅帐。

糜竺在安顿完刘晔和杨修之后,又折了回来向还留在帅帐内的诸葛亮抱怨道,“孔明何必如此折辱曹使。若刘晔、杨修就此拂袖而去,那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却是不以为然地摇着羽扇道,“子仲先生放心,亮料此二人明日必会继续与吾等商谈议和之事。”

“孔明何出此言?”糜竺一边不置可否地反问了一句,一边在心中暗想,你都把人损成那样了,以刘晔、杨修世家公子哥的脾气又怎会继续留在这里受你羞辱。

眼见糜竺不信自己的话,诸葛亮便收起了羽扇向其正色解释道,“子仲先生有所不知,曹操为人素来狡诈。其派刘晔、杨修为使,必是想借二人口舌之利,拖延时间,以待洪水退却,曹仁来援!”

糜竺听罢诸葛亮之言,神色顿时为之一变。须知同在南郡的曹仁正是受制于洪水方才迟迟无法进抵当阳救援曹操。倘若洪水退却那曹仁必会携援军与当阳城的曹操里应外合攻击刘备。越想越觉得后怕的糜竺忍不住连连呢喃道,“这…这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是一早就看穿了曹操的企图,所以他才会建议刘备暂时不与曹操的使节见面,并派出一名不入流的校官去迎接刘晔和杨修。在他印象之中此二人出身名门,又年少成名,必是心高气傲之辈。却不想刘晔和杨修远比诸葛亮想象的要能忍得多。于是乎,诸葛亮便亲自上阵,用其引以为傲的口才狠狠挫了一番对方的锐气,还成功激怒了刘晔与杨修。不过对于诸葛亮而言这只是逼迫曹操就范的第一步。而今曹操以为自己奸计得逞,曹军上下也都期盼着和谈有所进展,故眼下恰是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

想到这里,诸葛亮旋即傲然道,“子仲先生勿忧,刘、杨二人锐气已挫,待云长将军拿下当阳城后,亮看曹贼还如何稳坐钓鱼台!”

此时的刘晔、杨修并不知晓,刚才那个将他们驳得哑口无言的年轻军师正谋划着在和谈期间对当阳城内的曹军发动进攻。坐在糜竺为他二人备下的军帐内,眼瞅着四下无人,憋了半天的杨修终于忍不住破口大骂道,“诸葛村夫好生嚣张!”

刘晔的脸色虽不比杨修好到哪儿去,但生怕隔墙有耳的他并没有跟着杨修一起骂诸葛亮,而是幽幽地叹了口气道,“鹿门子弟,果然名不虚传。”

杨修在发泄完胸中的气恼之后,亦恢复了冷静,就见他倒了一杯茶,继而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案几上刷刷写下一列字,“如何谈?”

刘晔扫了一眼案几上字,也跟着沾了茶水写道,“天子。”

望着案几上的“天子”二字,杨修的脸上露出了了然于心的笑容。显然通过刚才的那番交锋,他与刘晔都已深切地感受到了刘备一系对天子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