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3 / 4)

在这当口问这问题,却见他横扫了次子一眼,以不容辩驳的口吻说道,“当然要去。汝既与齐侯订婚,就得伴其左右,维系曹蔡联姻。切不可再像这次这般被其支开。”

曹丕已经知道父亲这次之所以生自己的气,不是因为自己领兵救援晚了。而是他压根就不希望自己来救援。在曹操看来既然蔡吉已经派出援军,又有夏侯渊、徐晃、赵云这等宿将统领,曹丕根本就用不着一起跟来。有这精力还不如留在蔡吉身边监视其一举一动。这让本一心想要在曹操有所表现的曹丕颇为气馁。

而此刻眼见父亲在已经同蔡吉暗中较劲的情况下,依旧要将自己送去蔡营,曹丕更是黯然地低下了头。十三岁的他对诸侯间的争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更何况他八岁即能文,广阅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对春秋战国那些质子的下场亦是早就耳熟能详。又怎会想象不到日后曹蔡两家反目,自己会有何等遭遇。

且就在曹丕认为父亲已将自己抛弃的时候,忽觉有一只手搭上自己的肩膀,紧接着耳边便传来了父亲慈祥的声音,“丕儿,此番委屈汝也。汝先安心留在蔡安贞身边,若曹蔡交恶,为父定不会弃汝于不顾。”

虽然心中充满了不安与焦虑,曹丕最终还是顺从地拱手应答道,“孩儿遵命。”

这两天比较忙,更新不怎么稳定,还请大家见谅。官渡大坑填完~\(≧▽≦)/~啦啦啦~~~大方向虽然和自己设想的差不多,不过细节上在推演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变动的地方。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坑要填,所以**尚未结束,同志仍需努力

第八十八节 冀州乱局

收费章节(16点)

第八十八节 冀州乱局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袁绍伏诛于延津,同月末袁谭领残兵窜入黎阳,仓促登基继位为帝,并向河北四州发下圣P谕,命袁绍各部听令于黎阳,集结兵马抵抗曹蔡联军。消息传至邺城举城为之哗然。已成太后的刘氏怒斥袁谭弑父夺位,并以袁绍曾留遗诏封袁尚为太子为由,与审配等人一同在邺城拥立袁尚为帝。

一下子冒出两个大陈皇帝让黄河以北的袁绍残部颇为迷茫。袁谭身为嫡长子又是最后在袁绍身边的人,在理法上更占优势。但是坊间流传有关袁谭弃父潜逃的流言又让他皇位充满了争议。另一头邺城的刘太后所提供的遗诏亦真假难辩。不过邺城比黎阳富裕倒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相较双双称帝的袁谭与袁尚,同为袁绍嫡子的袁熙没有参与到这场皇位之争。在接到父亲要求其领兵救援冀州的圣谕之后,袁熙立马征招幽州鲜卑、乌桓各部,凑齐两万兵马南下。哪儿曾想袁熙前脚才出兵,后脚袁绍便命陨黄河。而袁谭与袁熙更是先后称帝,令原本就已混乱不堪的冀州前途更显扑朔迷离。无奈之下袁熙只得在冀州与幽州交界的中山郡驻扎了下来,与河间的太史慈部形成对峙之势。

“二殿下,据探子来报,已有一队齐军自锦西进驻易水。”中军大帐之中,幽州别驾韩珩,向袁熙禀报了易水港最新的动向。

其实对于蔡吉在幽州建下的这两座城池,袁熙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当初蔡吉在袁绍麾下要粮给粮,要兵出兵的态度,令袁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蔡吉视做盟友。更何况这两座城池都地处蛮荒之地,不止是袁熙,幽州府的一干文武也都没有将其放在心上。直到袁绍登基,蔡吉公开宣布与袁氏分道阳镳,袁熙才意识到自己的背后多了一个敌手。但此时的蔡吉部已由易水、锦西两座城池壮大到了右北平、辽西郡全境,且与辽东属国的塌顿也关系密切。

就在袁熙对幽州的蔡吉部投鼠忌器之时,从辽东传来了公孙度征讨锦西的消息。但由于锦西地处偏远,传来的消息又支离破碎,袁熙最终还是选择了按兵不动。虽说后来证实了锦西与公孙度战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