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郎沈三修屋子的时候也补了,张翠翠和田禾秀没想到自己也有。
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
王二郎他们在城里开食肆铺子赚钱,待遇好是正常的。可她们两家只是帮着种地,还能有十五两的补贴啊。
吴启河给衙门干活都没他们钱多呢!衙门还不给修房补贴。
张翠翠和田禾秀觉得,这辈子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跟着章家,给他家干活。
同样都是干活,但是他们家就是有出路了。
果真是选择大于蛮干啊。
又无比庆幸,当年新朝成立时,他们没被忽悠往西北迁移屯军。
当时留下来,那也是看村子里几个能干人家都留着,所以他们也不走。
给她们修屋子的外村人也羡慕得不得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方的主人家。
谁了看不眼热啊。
听说儿子们也出息,在外面跑商队,卖药材卖茶叶赚大钱呢。
有汉子好奇问道,“诶,你们村的章老板,虎老板,程老板没回来?”
张翠翠也大半年都没见着人了,过年人都没回来呢,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估计是和孩子们跑买卖去了。过年都没回来。”
那汉子道,“多大的生意啊过年都不回来,他们家都是十里八村头一份了,还要赚多少钱啊,我看啊,能力大赚钱多也不好,有家都不回,咱们赚钱可不就是一家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
这话着实在理。
张翠翠就算大咧咧没心眼子,也知道要维护东家的,毕竟吃着人家的饭呢。
“干大事的人,想的就是不一样,我们忙忙碌碌一辈子就是吃口热乎饭隔三差五吃口肉,但是人家眼界高见多识广,我们泥腿子哪能懂,要是都像你说的,那这世上哪还有富商啊。白手起家,哪个富商都难顾家。”
那汉子心里可不赞同,他经常给县里人修屋子,怎么还不算见多识广。
他们村子绝大部分人连村子都没出过。
他敢说,这天底下就没他看不明白的。
有时候没活的时候,就蹲桥底下听人说书,这世上弯弯道道的,他可明白的很。
那什么老话说的好,商人都是钻钱眼子里的,地位低贱得很啊。
后代都不能读书科举,看着有钱风光,也不能穿绫罗绸缎,这和有钱不能花有什么区别,憋屈的很。
还不如种种地,一大家子住一起安安稳稳的过。
要他来说,章家目前保持现状就很好,有句话叫做小富即安。
有个食肆铺子,有个绣面铺子,岳丈还是举人带几个学生,这日子不美啊。
要搞什么跑商,那外面的世道是那么好闯的吗。
人情世故吓死人。
没点人脉寸步难行。关关卡钱关关难,一年辛苦钱全喂了当官的,还点头哈腰做孙子。
这人呐,一有钱就不老实了,吃不起饭的时候只想吃口饱饭,住茅草屋的时候只想修新屋子,等有些钱了就想当地主。
野心大了,那灾难就来了,生意人赚少赔多,可不就是没这个能力空有野心吗。
当然,这些话他是不会给章家人说的,又不熟,要是相熟的人他倒是不吝啬指点一二。
这世上要遇见贵人开口也看缘分。
这汉子心里盘算得清明,恰好李瑜带着两个孩子从田禾秀家摘李子路过。
那汉子立马点头哈腰笑道,“李老板,后面还有什么活儿,记得找我啊,咱们干活又快又稳当。”
李瑜点点头。
三岁的团团走在石子小路上蹦蹦跳跳的,冬麦牵着他衣角不让他撒腿跑。
两人嘴里都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