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乐乐走了。

看到吴婶子有个好归宿,看到章家人是真把她当亲人,梳头娘子心里也熨帖的很。

她以前可没少和吴婶子聚在周家后院菜地,一起数落街坊家长里短的,这次要不是吴婶子找来,她还不一定接章家的活。

冬天成亲的人太多了,缝吉日那都是扎堆成亲,她手艺好请的人多,今天她手里就有三家。还都是商贾老板家,要求高多耗时长。幸好章家小哥儿不需要花样不耗时,两刻钟不到,轻轻松松赚了两百文,真是发财了。

吴婶子见人走后,还在门外站了会儿,望着日头,风雪停了,仓库房顶没生火,白雪皑皑的,屋檐下红绸十分喜气。

推门进屋里,大漆的柜子抽屉、衣柜、梳妆盒、镜架等等家具把本就不大的屋子,塞得满满的。这份东西就留在铺子不会搬走。章小水的意思觉得搬来搬去麻烦,这些东西村里也有。吴婶子还是觉得成亲嘛,就该热闹热闹体面体面的,这些家具抬出去足以做四五抬嫁妆了。

不过还是孩子自己做主的好。

她轻轻推开门,只见铜镜前端坐在一袭喜袍的章小水,欢快的很,李瑜一身墨绿长袍显得端正持重,拿着梳子把原本就顺滑的发尾梳了又梳,千言万语都揉进了温温柔柔的梳间。

李瑜真的把孩子养的很好。

吴婶子想起十年前那个秋高气爽的正午,李瑜瘦得手腕骨突兀,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刮倒,却强撑着不适,和她笑着,精明地谈价钱。

最后的价格李瑜满意,好像解决了什么心头大事,一下子松懈下来,病气苍白的李瑜就那么晕倒靠墙蹲着,天不热,他却好像中暑一般全身冒冷汗。

其他孩子都在满地打滚闹着要吃糖的时候,他们小小年纪就上街卖东西,努力成熟分担重担,懂事得像个大人。

孩子们也在拼命长大,努力养他们阿爹。

一路走来,为果腹奔波操劳,为病痛折磨四处求医,他们都不容易,但都把彼此养的越来越好。放人群中,一眼就能瞧出他们常年被家人滋养出的恬淡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