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村去县里,都得先去里正那里办路引,有效期三个月,手工费五文钱。去府城的路引收钱更多,还得在县衙办。

就是李瑜他们从山阴一路向西逃难,路上也有各地衙役接替看管他们。但这是钱少的辛苦活,前面几个州府还有衙役管,在城外有施粥棚子,越向西走越偏远,没人管流民了。但幸好这里足够偏僻少有战乱,这里的县令又收容安置了他们。

而且,这里户籍管理的很松弛,只要在县城境内活动,不用出示户籍和路引。据说是县令大人想促进县内生意流通,才不限制县内百姓活动。

但就仅仅这过路费和市坊的摊位费,一般村民没事哪会来城里。

李瑜还不知道他俩人牵着手成了异类,被守门和胥吏盯上了,这会儿先去了医馆。

一大早,想必医馆还没开门,但是医馆那巷子口摆摊的苏紫应该在的。

等李瑜两人到的时候,苏紫这里早就一番热闹场景了。好些人都来她这里吃早食,有的还直接拿自家木钵来的。是了,这附近可不止医馆,这是县署后街,住的全是县里最有头有脸的人家。

李瑜两人在边上看了下,这一看还看到了吴婶子,吴婶子看到他们也很惊喜,但算算日子差不多是约定的半月之期了。

吴婶子当即把木钵交给前面一个小姑娘,自己一脸热络的朝李瑜他们走来了。那神情可不是松了口气,还有些后悔当时没问李瑜是哪个村子的。要是后面不来卖姜,或者把姜卖给别人了怎么办。

李瑜笑着打招呼,吴婶子热情道,“可把你们盼来了。”

这态度反倒让李瑜有些受惊,吴婶子上次对他其实挺戒备的谈不上热络,后面见他身体可怜他才心软。

李瑜道,“真巧,没想到在这儿碰见吴婶子。”

吴婶子拉着李瑜的手拍了拍,“哎呀,大热天的你手怎么这么凉。”

“你这身体就是要多补补。”

李瑜心里感动,但是忍不住收回手并对吴婶子的热情感到疑惑。吴婶子笑眯眯,小声道,“多亏了你上次的仔姜,我呀,翻身干了票大的。现在府里四个厨娘只我成了老爷子的主厨了。”

上次那仔姜吴婶子做了好几道菜,什么仔姜鸭丝,仔姜爆兔丁,酸仔姜清炖河鱼……周老爷子吃的高兴不说,还叫了两三好友办仔姜家宴。吴婶子还得了一两赏钱,她月钱也不过五百文,平时主子打赏都是五到十个铜板,这一两可见多贵重。

她得了脸,可府里闹翻了。周家人丁兴旺,周老爷子下有四子,各房都开枝散叶,人多就事儿多,后宅免不得各种争宠。

自古长幼有序嫡长媳妇儿管家,长媳妇稳重端庄行事不偏不倚,可架不住二房是个精明会哄人的,哄去了管家权。

吴婶子又是大房的人,这下吴婶子得脸,二房的人就坐不住了,说她不守规矩私下买食材开支无度,还拿她树典型,把府里的奴仆吃食开支都削减。

每月奴仆伙食一共只能花三百文,大家都吃不饱,幸好各房主子私下补贴,这才舍得出来买四文的馄饨做早食。

二房的人也在到处搜罗仔姜,想破了吴婶子的手艺,免得她成为周老爷面前的红人。对此,吴婶子完全不怕二房买到仔姜,就怕他们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