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氏:“……”
沈年一听要挨打,哭得更大声。
这会儿时辰尚早,万籁寂静,小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响彻天际。
再次被吵醒的纾妍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匆忙地穿上衣裳,赶往爹爹与姨母所居的院子。
这会儿天刚蒙蒙亮,廊庑下的灯笼亮着幽暗的红光,卧房的门却开着,爹爹正抱着嗷嗷哭的弟弟走来走去。
一旁的姨母伸手接过来,柔声抱怨:“帝都天气冷,他本就水土不服,好不容易哄睡着,你又将他吓醒。”
纾妍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起幼时爹爹哄自己的情形,心里莫名地感到失落。
哄了好一会儿,弟弟终于不哭了。
爹爹故意拿胡须去蹭他的脸,他又咯咯笑起来。
纾妍伫立片刻,悄无声息地离去。
她又回房睡了小半个时辰方起。
梳妆时,姨母来了。
纾妍握住她的手,笑:“姨母怎起那么早?”
宁氏伸手抚摸着她柔顺的青丝,柔声道:“这几年习惯了,倒是妍妍,可是阿年太吵?”说这话时,她眼神里流露出愧疚之色。
纾妍:“自然不是,我要去铺子,每日都这个时辰起床。”
宁氏信以为真,将她拉到妆奁台前坐下,如同在家时那般替她梳头。
纾妍注意到,那把握梳子的手粗糙不堪,指甲修剪得极短。
昨夜灯光暗,纾妍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并未瞧得太仔细。
今日才发现,姨母的眼角不知何时有了细纹。
姨母也只比她大了十一岁而已。
她从前在家时极爱美,闲来无事便自己调制护肤的香膏,一双修长的手指更是保养得雪白细腻,水葱似的指甲涂满丹蔻。
天气好时,姨母总喜欢抱着她坐在院中,给她的手指脚趾涂抹丹蔻,或是给她梳各种各样的发髻。
她永远也忘不了,那回她不小心跌入井里,被人打捞出来后,姨母紧紧地将她抱在怀中的情景。
素日里那样温柔娴静的少女,为了她同祖母吵得面红耳赤。
在她最需要母亲的那几年里,姨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在她心里,姨母与母亲没有区别。
纾妍握住她那双粗糙的手指,把自己的脸颊贴在她粗粝的掌心,哽咽不止。
这些年,她陪着爹爹在岭南吃了多少苦头。
宁氏反过来安慰她:“这些都是刚过去时弄的,后来我帮那些官家小姐夫人梳头,日子过得也轻松,就是岭南实在太热,晒黑了些,妍妍,姨母这些年过得很好,真的。”
纾妍抬起湿漉漉的眼睫:“那爹爹现在听不听姨母的话?”
提及夫君,宁氏的眼里浮现出一抹少女的娇羞,有些不好意思:“你爹爹他现在也挺好的,妍妍,我没想到会有阿年,更没想到还能回来,你别怪我……”说着说着,眼眶湿了。
纾妍怎会怪她: “我很高兴有弟弟,阿年像极了二哥哥。”
那些刻在心里的伤痛,以另外一种方式安慰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心。
宁氏哽咽:“你爹爹也这样说,所以将你二哥哥名字给了他。”
纾妍重新把梳子放到她手里,撒娇:“那姨母帮我梳个最美的发髻,好不好?”
宁氏抹干泪,替她梳妆。
妆扮过后,两人去了花厅用早饭。
父兄都不在。
纾妍好奇:“爹爹同哥哥还未起?”
宁氏:“一大早就入宫面圣去了。”
纾妍惊讶:“面圣?”
她一直以为父兄能够回帝都,是因为天子大赦天下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