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3 / 4)

故而蔡吉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决定建立学堂,以聘请讲师为幌子招纳人才。须知眼下小小的讲武堂或许引起不了世家名士的注意,但它对出身低下的寒门之士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更何况以讲武堂名义招纳来的人才在名义上是蔡吉的私人幕僚不必受府衙控制。所以就算暂时招不到,蔡吉依旧十分看好讲武堂的前景。她甚至还打算在招到合适的文士之后,将授课的范围扩展到军中,从而打响讲武堂的名头。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蔡吉现下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自己在东莱打好基础。因为所谓的投机有时也是厚积薄发的成果。

因此这会儿的蔡吉并没有在讲武堂的事情多做纠缠,而是直接将话题一转向张清问道:“张大哥,不知招工匠的事可有眉目?”

张清听蔡吉提起了招募工匠一事,先是皱了一下眉头,继而还是如实回报道:“回小主公,西城确实有十来个工匠。但皆以一马姓老叟马首是瞻。据说若想招纳这批工匠,必须先说服马姓老叟才行。”

“哦?此人可是一名巧匠?”蔡吉回头问道。

“小主公没猜错。这马姓老叟确实是黄县小有名气的老木匠,人称赛鲁班。”张清点头道。

“赛鲁班?有意思。”蔡吉好奇地问道,“那他可是漫天要价?”

“这倒没有。其实之前段奎也曾派人去聘请过赛鲁班。但未进门便被着赛鲁班哄了回来。”张清说到这里不无担忧地向蔡吉提醒道:“小主公,清看此事难成。那赛鲁班脾气古怪执拗,恐难以说服。”

蔡吉听罢张清的介绍,大致勾画了一下那位赛鲁班老伯的形象。上一世曾在银行工作的蔡吉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其中亦不乏赛鲁班这样持才傲物的技术工作者。蔡吉深知对付这样的人绝不等简单地用金钱来收买,必须得在他擅长的项目上提起他的兴趣甚至比他更在行。好在眼下是西历194年,而非西历1994年,蔡吉虽不是木匠但对后世的一些农具器械还是有些印象的。所以这会儿的她朝张清笑了笑道:“不试试,又怎知会不成。不若张大哥明日便带吉去拜访一下那位赛鲁班老伯吧。”

张清见蔡吉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便知自家小主公一定又有了主意。于是他也不再多问,直接抱拳答应道:“喏。”

且说送走了张清,蔡吉独自一人来到书房找出笔墨砚台,并顺手将一块白布平摊在书案上,开始回想起自己所见过的诸多木质机械。好在上一世蔡吉曾与同事组团去过不少农家乐,故见过不少水车、石磨、翻车、筒车。不仅如此,蔡吉还曾参与过手工纸的制作,虽然她真正动手做的只是抄纸这一步,但整个制纸过程蔡吉还是依稀记得的。其实真纸早在西汉时便已被发明,不过由于其材料为大麻和少量苎麻,故纸质不佳,且不易保存。以至于到了东汉纸张仍未被大规模使用。而后世比较出名的手工纸,如宣纸、高丽纸,大多是用竹子、桑树皮甚至棉花、蚕茧制成。不但色泽洁白如雪,且质地坚韧。当然这也与后世手工制纸会用石灰和碱来加工原料有关。

因此此刻的蔡吉望着面前那块并不算白的白布,还真有画下整个制纸过程的冲动。不过考虑到眼下粮食才是头等的大事,改进造纸术可以以后再说。故蔡吉最终还是落笔在白布上画出了一架水车。虽然只是大体的外观,没有细节图,不过以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这样的图纸已足够他们制造出一架真正的水车了。更何况蔡吉还在旁边做了详细注解。

有了这么一个好的开始,蔡吉一口气又画下了翻车、石磨等数件机械农具。直至铃兰前来禀报晚餐已备好,蔡吉这才意识到自己竟画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图纸。腰酸背痛之下她只得搁下毛笔,将画好的图纸仔细叠好锁入柜中。跟着便起身随铃兰前往厅堂吃饭。

“阿九和那些孩子们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