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3 / 4)

此认输。但见巍然端坐的他执棋凝思。俨然已是全情投入浑然忘我。然则棋局迫近收宫,可由荀彧盘活空间极为有限。反倒是郭嘉顺势而为在保住角地优势的同时, 不断渗透中腹,大有中间开花之势。

望着两鬓斑白尤不肯放弃的荀彧,郭嘉不禁回想起了昔年在颍川与荀彧把酒论天下的那段岁月。当时的荀氏一族已有多名成员死于朝堂党争,荀彧本人亦因董卓专政而弃官返乡。但在与郭嘉的交流过程中,荀彧的言谈举止全然不见归隐者的消极遁世之气,反而处处透着拥刘扶汉、济困救民的雄心壮志。连番促膝长谈令这两位以天下为己任的智谋之士惺惺相惜,互相引为知己。在那之后不久荀彧与郭嘉双双北上面见袁绍。但在与袁绍接触过一段时日后,他两人很快便现这位四世三公。门第显赫的本初公缺乏对汉室起码的尊重与忠诚,绝非兴汉之良臣。于是荀彧和郭嘉先后决意弃袁南下另谋高就。只是郭嘉万万没料到他与荀彧这一别就是十六载,待到两人再见面时双方早已是物是人非,各为其主。

且就在郭嘉追忆往昔兀自分神之际,荀彧却是抓住时机竭力搜刮,最终以一目半的优势小胜郭嘉。面对此等结局郭嘉倒也不懊恼,就见他扬手一挥潇洒地将棋子收归棋奁道,“余输也。”

荀彧的脸上却丝毫没有赢棋的喜悦。毕竟他虽在棋盘上小胜了郭嘉一局,但在整个天下大局上却是输得一败涂地。加之先前郭嘉晃神的表现,荀彧不由面无表情地回敬道。“奉孝未尽全力,余胜之不武。”

郭嘉被荀彧点穿了心思,只得苦笑着一语双关道,“世事如棋局局新。文若又何苦执着于一局之胜负。”

“世事如棋局局新……可是出自蔡安贞语?”荀彧横眉一挑追问道。在他的印象中这种用词简练,富含深意的遣词方式十分符合蔡吉的一贯风格。像是当年那段“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就曾给荀彧和曹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果然下一刻就见郭嘉颔确认道,“此句确为吾家主上所做。文若兄真乃齐侯知音。”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荀彧低声吟诵了一遍蔡吉昔年的“名言”,跟着便以嘲讽的口吻笑道,“齐侯志存高远,神人难测,余又岂敢妄称知音。”

面对荀彧带刺的言语,郭嘉平静地摇了摇头道,“文若此言差矣。齐侯素以保汉平乱为己任,十年来未曾变心移志。倒是曹公自袁氏败亡后,不臣之心日益显现。却不知周公、王莽,曹公欲仿何人?”

郭嘉一席言语可谓直击荀彧的软肋。曹操确实在袁绍覆灭后对汉室多有僭越之举,其杀贵妃囚天子的恶行更是人神共愤。然而就算是如此,荀彧依旧固执地坚信汉室与曹操可以并存,因为在周公与王莽之间还有着霍光这等亦正亦邪的先例存在。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乃西汉大司马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但汉昭帝在位仅十三年,且死后未留子嗣。于是当时总揽大权的霍光便决意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可仅仅二十七日后霍光又以**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昌邑王,改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继承帝位,史称汉宣帝。而霍光也因废立天子之事,与殷商时期的丞相伊尹一同作为权臣代表,被后世并称为“伊霍”。

不过汉宣帝即位后,没有依照群臣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寻故剑的名义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霍光当场没有反对。只是以许皇后父亲许广汉受过宫刑的缘故反对汉宣帝依照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