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4 / 4)

蔡吉提到的武仲正是张颌的侄子张泉,张武仲。此刻耳听蔡吉当众夸奖自己的侄子,张颌喜不自胜道,“难得小侄武仲能得齐侯青睐。吾愿将其连同一千曲部归入齐侯麾下,任由齐侯调遣。”

面对张颌俸上的精兵,蔡吉的脸上露出了了然于心的微笑。将自己的一支精兵献给诸侯以供其调遣,是这个时代豪强向诸侯表示臣服的一种常用方式。像是徐州的臧霸就曾主动将自己的一支曲部归入曹操麾下。然而这种臣服往往是建立在诸侯自身魅力之上的。历史上,在曹操过世后,由于不看好继位的曹丕,臧霸等青徐豪强就曾在第一时间调走自己留在曹营的曲部。曹丕则在称帝后借广陵之役处理了盘据青徐的臧霸等豪强,从而达成魏国内部统一。就这一点来说,曹操是魏国的精神支柱。曹丕是魏国的缔造者。

来自后世大统一时代的蔡吉当然是希望用合理的制度来统治自己所控制的地域,而不是仅靠她自身魅力来维持统治。但“齐”终究是一个才成型一年的新兴势力,又处在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势力才是明智之举。如今张颌亲自北上龙口向自己表示臣服,自己又怎能将人拒之门外呢。更何况在辖地手握军政大权的又岂止张颌一人,太史慈、张辽、高顺...几乎每一个外派的大将都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利。

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原则。但凡明君圣主。只要头脑清醒,对于征战在外的将帅,都只是遥相节制、赋予将领充分的自主权,而非“事无巨细”、身必躬亲地干预前线兵务。毕竟在冷兵器时代,通讯技术上的缺陷不是靠几条超前制度就能有所弥补的。像是后世的两宋就曾做过相关尝试,而违反原则的结果就是两宋在军事上接连惨败。

熟知历史的蔡吉自是不会去触犯一些后世已经证实了的错误。当然依照原则行事也不代表就能万事大吉。蔡吉也知给与将领过大权利会有藩镇割据的危险。但削藩终究是一统天下之后的活计。现在蔡吉所需要的是力量。于是下一刻,她欣然接受了张颌的臣服,冲着对方含首笑道。“那孤就却之不恭也。”

张颌见蔡吉接受了自己的臣服自是安下了心来。周遭的文武更是为自家主上进一步巩固对徐州的统治而欣喜不已。在一片道贺声中,蔡吉望着前方张颌带来的兵马向其问道,“儁乂,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不知现下如何?”

徐州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如今的徐州却只剩下了曹蔡两家势力。能和蔡吉争的也只有曹操而已。张颌又岂会不知蔡吉的弦外之音。但见蔡吉唤了自己的表字,张颌也顺势改口答道。“回主上,曹操自邺城班师还朝后,便令各军休养生息。徐州已一年未有兵事也。”

曹操在灭袁之后选择休养生息倒也算在情理之中,可徐州一年无战事却是让蔡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至少在历史上,南方的孙策可是趁着曹操北上之际在徐州搞了不少小动作。思虑至此蔡吉便继续追问道,“广陵也无战事?”

张颌不知蔡吉为何会独问广陵郡不由愣了一下。倒是一旁的郭嘉替他接过了蔡吉的疑问,“回主上,孙策与刘备对峙醴陵已半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