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的耳边……是一只喋喋不休的,时不时就要冒一句吐槽的猫。偏偏他的吐槽实在太有存在感,以至于你在看着受苦受难的男主,依旧忍不住嘴角扬起。然后下一秒,恨不得敲电子木鱼忏悔。

这种几乎让人精神分裂一般的感觉实在是太迷幻了。迷幻到开播的半个小时内,剧的广场几乎达到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但是……

违和吗?

并不。

《陶言的夏天》的剧情线是完全流畅的。

哪怕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来看这部剧也知道它究竟在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单线程而平铺直叙的叙事让整部剧呈现出一种近乎古板的简单。而所谓的诙谐,比起突兀,更像是极致的痛苦之后糖一般的丁点慰藉。

毕竟如果丢掉猫的这条线,单看陶言自己的生活。那么倒霉、不幸无数这些称得上阴郁的词汇都能安在他的身上。

用某个剧评博主的话说:“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剧。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会让人觉得它在发癫的同时又觉得它癫得很合理。很难想象导演在拍这部剧时是怎样的精神状态,但是我宣布他赢了。

因为特别永远是最有杀伤力的利器。一部剧可以狗血但不可以平庸,可以文艺但不可以无聊。就算它有无数缺点,一旦它变成了‘特别’的东西,那么它必然不会再踏上通向失败的道路。更何况,目前来看,它是完美的。”

是的。

开播之前,历经无数唱衰、曾经被预言哪怕有顶流加持也会扑穿地心的《陶言的夏天》,在开播之后的两个小时内,凭着荒诞离奇的剧情和唯美奇诡到极致的画面和转场,在一大批观众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就获得了无数影视博主和业内的关注和好评。

简而言之。

它的口碑先于收视,爆了。

134

文艺圈是个很有意思的圈。

它的有意思就在于, 许多世俗关注的“流量”“热度”,在这个圈子里几乎一无是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和时尚圈一样,都带着一种目中无人自成一派的特质。而大众则相反。

对于这两个离普通人比较远的圈子, 大众吐槽、不理解、地铁老头手机, 但明星上了顶刊依然会被吹高逼格, 而红毯着装, 也从高定卷到了超级高定, 甚至古董高定。

而在电影界,哪怕商业电影赚了太多票房, 在普通人的认知当中,逼格也总是差了文艺片一截。尽管很多文艺片对于部分人来说,艺术含量太过超前,他们其实根本欣赏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