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李玉娘的话里,听出了不确定。许山便沉默着,很久都没有说话。反是蒲安击掌道:“既然要出奇制胜,那就只能赌一把了。”许山抬头看了看他,想了想也点头默认了这个决定。
从第二天,许山便开始大量收购黄糖以及部分霜糖。又在李玉娘的提议下从窑坊定制了大批的瓦罐。个个小巧,造型虽然简单却透着一股子质朴的美。尤其是用来装霜糖的瓦罐,更是精美似工艺品。把购来散装的糖装入瓦罐后又用油纸以蜡封死,在瓦罐上贴上一张印有“宋”“三杭”字样的标签。
这“宋”,自然是指这批货出自大宋。而“三杭”则是李玉娘提议最后敲定的商标,代表东主三人皆来自杭州。许山两人赞同商品再包装时李玉娘并没有把这个商标的另一重含义说出来。所谓的三除了指他们三人外还另有一个“铁三角”的意思。虽然也知世事莫测,人心易变,可是李玉娘还是希望很久之后他们三人的合作关系仍能真如铁三角般牢不可破。
第七十二章 出海之前
第七十二章出海之前
宋时,虽然航海技术也算发达。但与现代相比还是差上许多。这时候的出海通常是分季节性的,要往东瀛、高丽,多是夏季,而冬季因为气候关系则多往东南亚一带去。
有心赶在入秋前出航高丽,各项事宜自然要抓紧办理。事实上,有了船,筹了货,事情只不过算是完成了一小半。走海贸最重要的除了技术外却是娴熟能干且忠诚的水手,宋时称为蒿师。
许山之前所熟悉的蒿师多是长年行走运河,并没有航海的经验。蒲安倒是从泉州写信请了三个熟悉的蒿师,其中一个却是去年李玉娘曾在泉州码头上见过的少年。而另两个则是他的父兄,也算是航海经验丰富的蒿师。除此之外,又在宁波港,也就是现在的明州港请了四个壮年蒿师。
原以为这样的队伍就算组建完毕,却不想竟还差着关键的人物。海上航行,比之陆地还多风险。所以功夫高强的护卫武师是必不可不的。
“我看宋大哥应该认识不少武师,左右他也是不想在荐人馆做了,倒不如就此随咱们一起出海了。”蒲安把主意打到宋平身上,李玉娘却是另有打算。宋平虽然会两下功夫,可那几下不过是三脚猫功夫罢了,别说海上对付海盗。就是在杭州府都是算不上数的。
思前想后,她还是决定去找萧青戎。虽然自那次后,她就有些避着他,可现在碰到事情,很奇怪竟第一个就想到了他。
也,不算什么吧!毕竟萧青戎认识那么多江湖人物,是最合适帮着他们找武师的人了。
这么一想,李玉娘心里倒是舒服了。见到萧青戎时也很是随意放松。不曾有半分扭捏地把事情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