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3 / 4)

下人们大失所望,毕竟秦氏积威已久,她的手段也有人瞧在眼里,哪是一个在他们眼里一直性子软和的婉潞可比的?

也有聪明的看出里面的机关,晓得婉潞并不似平时看起来那么软和,还是各打主意的好,也有些仗着自己家在赵府已经百来年,府里多一半的下人都是联络有亲的,哪肯对婉潞就此服软,还想联络起别的人家再给婉潞点颜色瞧瞧。

“哦,这几日你三奶奶院里常有人去问安?”婉潞拿起旁边的一支珠花比了比,觉得不合适又放了下去,春燕给她递着胭脂:“奶奶,还不光这个呢,奴婢听我当家的说,这几日常有人请三奶奶带回京的管家们出去吃酒,商量事情呢。”

他们没动作才怪,婉潞把唇上的胭脂点好,让双妙从首饰匣子里捡出一支玉簪来别好,拿起镜子左看右看,觉得妥当了才笑着说:“你三奶奶几年没回京,她当日带去的人里面和这府里的人本就是一家,他们常在一起也是常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再说常去问安本就是下人们的事,我还要怪你们没去给你们三奶奶问安呢。”

春燕有些急了:“奶奶,你?”婉潞站起身:“别你啊我的,孩子们都起来了吗?服侍婆婆吃完早饭还有别的事呢。”春燕是一心为主的人,听小董说的,这些人常聚在一起,总是要挑唆秦氏和婉潞斗一斗,愁的一夜没睡好,巴巴地一大早就起来告诉婉潞,谁知婉潞跟没事人儿一样,只得叹气。

婉潞听到她的叹气声,停下脚步敲她额头一下:“你既信得过我,也就要信你三奶奶,这才是正理,别的都不要管。”春燕哦了一声,也只有服侍婉潞去见楚夫人。

隔老远的就听见秦氏的笑声,婉潞不由停下脚步,想起当年月太君在日,每次去请安总是这样,能听到秦氏的笑声,这样看来她是真的放下了。

低头走进楚夫人上房,还没行礼秦氏已经招呼婉潞:“六婶婶你快过来,我给婆婆梳的这头好不好看?”婉潞微微道个福,举目往楚夫人头上一瞧,却不是梳的往日那种,而是把上面的头发高高拢起,堆成高髻,下面的发却没有梳上去,做了一个雁尾,高髻之上插了一根步摇,雁尾之上别了两支蝴蝶样的押发,显得比平日精神许多。

婉潞笑了:“婆婆这样一来,显得年轻许多,这样发式还从没见过。”楚夫人已经把发上的首饰取下来,有些嗔怪地说:“你三嫂嫂说这是外面的时兴头式,家家的老人都是这样梳的,那些虽称老人,不过刚过五十,我都六十的人还梳这样的头,不被人笑才怪?”

秦氏的手放在楚夫人肩上,含笑道:“婆婆别解,这样看起来精神多了,您平日梳的一窝丝不是不好,只是您离了六十还差一两年呢,该往年轻处打扮才是。”

年轻处,楚夫人微微叹了声,从生了赵思贤,侯爷就再没到她房里歇过,那时楚夫人就当自己已经老了,颜色衣衫,鲜明首饰就渐渐穿戴的少了,更别提现在已经做了曾祖母,就更是当自己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只要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们各自长大,心事也就了了,可以闭眼了。

楚夫人把发髻解掉,话里的叹息更重:“三十年了,我已经老了。”秦氏没料到没讨到楚夫人的欢喜,反而让她难过,手轻轻往腮上打了打:“都怪我,这嘴说什么呢?”

楚夫人吩咐岚云上前给自己重新梳头,话里有叹息:“不怪你,你也是一片孝心,只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婉潞和秦氏都没说话,安静地服侍着楚夫人重新梳成一窝丝,或许是错觉,婉潞只觉得楚夫人头上的白发比方才又多了些。

从楚夫人那里出来,秦氏笑着道:“这几日到我那里的人,可个个都说六婶婶你的不是,六婶婶,你在这家里的人缘可不怎么好。”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终于可以整治下人们了,我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