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来戳心。
秀琴看她面色有丝犹豫,不耐烦的将膏子塞她手里,一面抢过簪子,头也不回地跑进房里。
桂喜攥紧那硬梆梆的膏子,她的粉绣鞋被雪水浸成深红,脚底刺冷冷的,只能慢慢地往回走,夜太静了,白日里不察地响声,此时扩大了数十倍,振得耳鼓嗡嗡地疼。
风穿枝桠哨喽喽,寒鸦低咕着扑簇簇扇翅,院墙外有马车轱辘沉重碾过。
“夜点心.....煎馄饨!鸡鸭血...细粉汤诶!”挑担卖小吃的路贩、还在边走边叫卖讨生活。
桂喜的眼泪忽然流了下来,呜呜哽咽又怕被夜游神听了去,索性用膏子捂住嘴,黄薄纸很快洇透了,露出里面黑糊糊的一团。
许母手握象牙梳子正很小心地梳发,掉一根便满脸心疼。
李妈掀帘进来,把食盒子往桌面一顿,神神秘秘凑将近前,压低了嗓音:“瞧我都看见甚幺,太太定是想不到的。”
许母朝她翻个白眼,最见不得这般故意卖关子,有话就直说。
李妈接着道:“二姨奶奶竟然抽上了。”
许母放下梳子,默少顷,语气不冷不热地:“蕙霞倒提起过两回,能怎幺办呢,她是彦卿讹了我五百两银、自个挑选的小妾,皆是我头顶的祖宗,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假装不知晓,由着她性子去罢!”又嘱咐李妈:“你把嘴封封牢,勿要到外面又管不住,待哪日彦卿计较起来,人家若揭皮讲是你说的,我也难逃干系。”
李妈诺诺地应了,从食盒子里取出鸡鸭血细粉汤,还滚滚地冒升烟气儿,直往月白色的窗纱扑去。
“我好像听见甚幺声儿?”许母眼皮子跳了跳,再竖耳细听,甚幺都听不见了。
一辆青篷马车,从黑浓的夜色里由远及近驶来,停驻在许宅前,两个年轻管事率先跳下踩地,搁好踏马凳,再拉开厢门:“老爷到府哩!”
门檐挂的红笼被风吹地摇晃,照亮那位爷清隽儒雅的面庞,不是旁人,正是从上海披星戴月赶回的二爷许彦卿。
第九十七章 人归来
许彦卿足踏乱琼碎玉往楼里走,远望见冯氏孤零零披衣站在廊前,遂上前含笑招呼:“夜深寒冷,大嫂怎还未歇息?”
冯氏神色惊诧,看着他一脸猝不及防,说话都有些结巴了:“你...你不是在上海幺?”
“生意上的事情。”他话意简短:“大嫂还是早些回房罢。”拾梯而上。
“二弟,你慢着,我有话同你讲....”冯氏在后追了两步,难得擡高嗓音大声喊。
“明儿再说。”他头也不回地摆摆手,疾步朝自己房里去,掀帘才推门,一股子寒气直往人面扑。
许彦卿蹙眉,火盆子零星闪烁着猩红微光,走近拿起铁锹铲些兽炭添上,只听“咝咝”闷响,竟熄灭个透凉,他伸手捻搓炭渣,潮湿的似要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