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这个结论奇怪、反直觉(尽管很令人信服)的哲学家必然在现实世界中缺乏生活经验,现实中我们一直赞成杀掉随机的人。我们开车、修建游泳池、使用液体清洁剂、喝龙舌兰酒,而且我们明明知道会有一些人因此而死。修路工人为别人能开车到歌剧院而死,那么,为什么人不可能为了治愈其他人的头痛而死呢?

行为的道德成本(1)

行为的道德成本:关掉音响和付给邻居1万美元,盖茨会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太上感应篇》

电车轨道,疯狂的哲学家,通过随机杀死一个人来治愈大规模的头痛,我相信我们已经通过思考这些极端的两难困境而受益匪浅。但我们迟早要把这些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指导日常行为的参考指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有道德准则都可以被归结为单一主题下的各种不同的表述,但归结为一点就是:不要对其他人太恶劣。但没有人或者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会接受道德准则的要求,从而对其他人像对自己一样。如果你过着拥有两个肾脏的正常生活,你就选择了无视那些整日遭受透析之苦而本可利用你捐出来的肾脏的成千上万的病人们的苦难。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会因为这些想法而略感不安,但我们当中几乎没有人会感到相当不安而真采取行动捐献肾脏。总的来说,当我们关心自己、朋友和家人时,我们认为陌生人受苦也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至少在通常情况下,几乎没有人会觉得窃取陌生人的东西是可以接受的。当你仔细思考这种情况时,你会感到有点奇怪。任凭一个人死于肾脏疾病是可以接受的,而从他的柜子里窃取一毛钱则是很不妥当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道义论哲学的答案就是:盗窃是错误的。我非常赞同这个答案,但我仍然对它有一些异议。是什么使盗窃成为错误的行为呢?是因为我们都有权控制自己的私有财产吗?如果是那样的话,为什么我打开窗口边的台灯用光子“射击”你的所有物(更不用说你的身体了)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呢?

一个更微妙且更符合因果关系的答案是:盗窃是错误的,因为它是充满破坏性的。一次成功的盗窃行为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本来可以耗费在更具生产力的活动上。如果我花一个小时偷走了你的自行车,那么我们两人仍然只拥有一辆自行车;如果我花同样的一个小时来制造(或挣钱买)一辆自行车,那么我们两人就会有两辆自行车了。通过将生产性资源从生产性活动上转移出来,盗窃让世界变得比原本更穷。

世间存在着充分的结果论哲学理论,它们被用来支持希望世界变得尽可能富足的想法,而且世间存在着充分的结果论哲学理论来支持反对盗窃的想法。同样,世间存在着充分的结果论哲学理论来支持更普遍地尊重个人财产所有权、公正地和有尊严地对待他人的想法。换言之,世间存在着充分的结果论哲学理论来支持那些表面上似乎符合道义论哲学的立场。

我认为,这可以解释我们心中那些被认为是公正的和良好的行为的许多观念。我们描述这些原则,使它们听起来似乎是符合道义论哲学的,但它们最终还是会被我们按照结果论哲学的思维模式来判断。

经济学家的黄金准则

我偏爱一种结果论哲学的基本原则,我用它来评判哪些是良好的行为。它是一种我认为可以涵盖我们的道德直觉的绝大多数内容的准则。粗略地说,这个准则便是“不要让情况变得比一开始的时候更糟”。一个自然的推论便是“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非生产性的方式上”。

“生产力”一词在这里可以很宽泛地理解。如果你在生产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对任何人包括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