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证明了这点。
因为“蓝血”的特殊性,它会在接触空气后七分钟内凝固,而吉田先生和电子警察到达现场时“蓝血”还没有凝固。因为现场没人记录“蓝血”彻底凝固的确切时间,只能将35号的死亡时间最多往前倒推七分钟,最终35号的死亡时间被判定在二十一点五十八分到二十二点零五分之间。
警方调取的G-1型10号仿生人的记忆显示,吉田先生当时身着T恤、短裤进入卫生间,根本不可能携带作案工具。没有作案工具也就不可能实施犯罪。而警方调取了所有的仿生人记忆后,没有找到D先生进入卫生间的记录。也就是说,没有人知道D先生是何时进入卫生间的,只知道他在二十二点零一分从里面出来。他有充足的时间实施犯罪,而他那可以替换各种工具的机械手本身就是最好用的凶器,因此成为警察的首要调查目标。在严密的取证调查后,警察在他的机械手上检测出了“蓝血”反应,这证明了在二十四小时内他的机械手曾经接触过“蓝血”。他辩解称这是他在自己实验室做实验时碰到的,却被警方认为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警方推测D先生的犯罪过程如下:他把35号约到男厕。根据仿生人条约第三条,仿生人不能拒绝客人的请求,除非这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所以哪怕是去男厕这样不合理的请求,她也会答应。D先生机械手臂的凹槽内装着许多工具。他先将机械手替换成了锤子,破坏35号的头部;再将其替换成微型锯齿,把她的身体分割成几个部分。之后他将染上蓝血的作案工具清洗掉。因为隔间是上锁的状态,他最后肯定是从隔间里翻出来的,这对高大的他而言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D先生对于警方的指控矢口否认,并一再声称自己没有杀害35号仿生人的动机。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六年的牢狱之灾,罪名是破坏私有财产罪。仿生人不能算作人,自然不能以谋杀罪来指控他,多米诺大厦的所有仿生人,包括我,都只不过是老板的所有物罢了。
即使铁证如山,我还是察觉到这起事件的诸多不自然之处。当然啦,如果忽略那些疑点,我仅仅只是不相信D先生会是凶手而已。他不可能是凶手。几乎整个多米诺大厦的仿生人都听过他的传闻,他每次来这里都只会点35号。曾经有一次前台的仿生人因为故障返厂,35号顶替了前台的工作。有人建议他可以点其他B-2型的仿生人,毕竟外貌完全相同。可D先生拒绝了这个建议,还在前台和35号聊了好久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换作心理学家来评判的话,他们会把D先生的行为归结为杀意产生的恋爱冲动,越喜欢一个人,就会越想杀掉她。可D先生没有精神疾病,和他聊过天的人都知道。他比大多数男人都要聪明。所以他绝无杀害35号的可能。我曾经在推理小说中读到过有关分尸的案件,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凶手对受害者有着近乎癫狂的恨意,D先生不仅没有,还曾经为了保护她和吉田先生大打出手。即使是和他毫无关系的我,也无法给出相对客观的看法。我宁愿相信是吉田先生用了什么诡计把罪名栽赃给D先生,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不停地逼着自己去思考。
可是……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吧。无论是D先生的事,还是35号的事。说到底只是事件的真相不符合我的预期罢了,或者说我不愿相信那就是所谓的真相。并不是为了D先生,也不是为了35号。只是为了斩断数据库深处产生的矛盾,行动吧,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了。
第四章
“我敢说这座城市没有第二个这样的画室了,不,全世界也就只有这么一个画室,皮克曼的画室。”这是老板的原话。但为了让艺术家拥有尽情创作的空间,皮克曼拥有自己改造画室的特权。
“艺术家总有些怪癖,他们总是把天经地义的工作归结于灵感使然。于是他们不知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