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知
他喝下的不是补药,是亲兄长递来的温水煮蛙一般的断子绝孙之毒。
至今已整整半年。
“东西呢,收拾好了吗?”
“都好了,陛下,车马俱已在宫外候着,立刻就能走。”他又答。
“哭什么。”卫昭听出他语气里按捺不住的哭腔,偏头看他一眼。
韩玉堂再也忍不住,跪在地上,红着眼眶:“陛下……您不后悔吗?”
男人没立刻回答,只是低头整了整衣襟,指腹在金线织就的龙纹上拂过。
那是他曾握在手心的天下,荣光万丈,如今却只剩最后这一角还披在他肩上。
卫昭忽然笑了:“朕说过,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里。”
他顿了下,望着殿门外透进的天光,像在看很远很远的地方。
“可一只手只有这么大,哪里拿得下所有呢。”
韩玉堂不敢出声,抹着袖口擦了擦泪。
卫昭嗓音再低了一些,像是只说给自己听,“那么……就只挑最想要的。”
韩玉堂呼吸放轻。
“你说说,这辈子有什么愿望?”
他一愣,抬头。
男人袍角垂地,一只手搭在扶手上,露出清瘦修长的骨节,脖颈微仰,头枕在椅背上,眼睛望着殿顶的雕梁画栋,神情极静,如在半梦半醒之间。
韩玉堂垂下头,想到之后自己那些还什么都不知道的徒弟、干儿子们,心中戚戚。
“朕可许你无边富贵。”
他淡声,“你今日便出宫,做个闲散富翁,顺遂一生。”
韩玉堂一听,整个人像被人从背后拍了一掌,扑通一声跪下,膝盖砸在地上闷响作声。
“陛下!”
他跟着卫昭这么多年,生死都过了一遭。两人年纪相仿,幼时一道摸爬滚打长大。对他有惧,却也早生了骨血般的依赖。
他挨骂时熬夜时也不是没想过撂挑子不干,可真被撵走那刻,反倒不知自己还能去哪了。
韩玉堂伏在地上,像是被掐住了喉咙公鸡:“陛下打奴才、骂奴才,奴才都能受着……可若真是不要奴才了”
“那奴才这辈子,是真不知道该往哪活了……”
殿中静了片刻。
卫昭终于睁开眼。
那双眼深寒如初,仿佛先前的疲惫与沉默全是假象,此刻落在他身上,冷幽幽的,却带着兴味。
“当真?”他嗓音低极。
韩玉堂红着眼,低头垂得死紧:“是。陛下去哪……奴才便跟着去哪。”
卫昭又笑出来:“那就赏你做我府上的大管家。”
他站起身,广袖一展,语气里带了几分少年人罕见的轻快。
“走。”
“我们现在就去找……我的夫人。”
*
天启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天清气寒。
明君卫昭旧疾复发,崩于澄心堂寝榻,年二十二。
太医院进表详陈,言陛下病入膏肓,力竭而终。
丧钟三响,宫中封门守制,按例举国缟素三月。
择吉移厝,与钟皇后同葬于皇陵,奉安永宁。
翌日寅时,遗诏开封。
皇弟卫狄即帝位,于御乾殿前三跪九叩,受玺登基。
改元永熙,大赦天下,昭告四方。
第104章 在与鬼缠绵。
那天是元日, 坊间张灯结彩。
钟薏白日照常开了门,客人不多,都是些归家探亲的老面孔。
夜里闲下来,包了一锅饺子, 煮熟了和阿黄跟她的几个孩子窝在柴火边, 热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