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听雨并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出现带起的小小风波。

第二天,时听雨带着深深再次来到了学校。

这几天她都准备到学校报到。

不是为了她自己熟悉学校,而是为了孩子能够适应托儿所的生活。

到新生开学这段时间,时听雨就带着深深在托儿所这边转悠。

学校托儿所这边一共十二个孩子,从几个月到四五岁的都有。

七十年代的职工托儿所,是一些大厂才有的福利,有些女工休完产假后就回去上班了,孩子就直接送到了托儿所,直到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为止。

这时候的幼儿园也是厂子里办的,倒也省了后世那种挑选学校的苦。

金陵艺术学院这边的托儿所里有六位老师,主要任务就是带孩子。

这些人都是一些教职工家属,大家知根知底倒也放心。

时听雨看了看里面的环境,打扫的还挺干净。

水泥打的地面,白墙下面刷的蓝色的漆,没什么特别的装饰,里面放了一些小木床和摇篮。

她已经看到不少孩子在睡觉了。

网上找的七十年代职工托儿所图片

这张有点糊

齐大娘也在,看到时听雨过来,她高兴地招呼她和深深过去。

深深显然也还记得这个奶奶,见到齐大娘就乐呵呵地笑。

把齐大娘给稀罕坏了,抱着他就在托儿所里转了起来。

其他几个老师也看了过去。

他们还是头一次见这么漂亮的孩子。

时听雨笑着从包里抓了些大白兔奶糖,一人给这些老师送了一把。

“家里孩子太小,吃不得这个,给你们甜甜嘴。”

几位老师笑着接了过去。

时听雨就趁机跟几位老师聊了聊。

她还是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力的,即便有些社恐,可为了孩子,这些都可以暂时痊愈。

通过跟这几个老师的聊天,时听雨也差不多摸清了几人的性格,几人年纪三十到五十岁不等,但都是教职工家属。

到这边当老师,有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有的是为了赚钱,不能说人有多么善良,但也不是坏人。

她仔细地观察了下,这些老师还是拾掇得比较利索的。

指甲也修剪的齐整,手上挺干净。

她也看了几个老师照顾孩子时的模样,也都还过得去。

这时齐大娘总算稀罕够了,这才把深深放在了一边新准备的摇篮里。

摇篮是旧的,但是昨天知道有孩子要过来,他们都提前收拾过了。

深深第一次见这么多孩子,很是兴奋,嘴里叽里咕噜的说着大人听不懂的话,在摇篮里有点待不住。

时听雨干脆就把他抱了出来,跟其他孩子放在一起玩。

深深没有什么认生的想法,高高兴兴地跟其他孩子玩了起来,与其说是跟其他孩子玩,倒不如说是一人拿着一个玩具瞎晃悠。

后面几天,时听雨慢慢地离开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这样。

深深最开始还会找一下妈妈,等到时听雨再出现的时候,就回头继续玩了。

几次下来,他也知道妈妈虽然会离开一会儿,可是会回来找他,后面时听雨再离开,他就没什么反应了。

齐大娘看了后忍不住夸赞,“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听话的孩子。”

之前新到托儿所的孩子,总是要闹一阵子的。

其他几个老师也松了口气。

孩子好带她们心里欢喜得很。

看时听雨穿着打扮都不一般,加之对方出手也大方,她们便更多了份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