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2)

关机。

听筒里只有短促的“嘟嘟”声,昭示着电话打不通的事实。

戚回很生气,他没仔细想自己为什么这样生气,他就是生气,气得什么都不想做。

后来戚回回到卧室,坐在床边,往后倒在床上,连被子都没盖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时,戚回发现自己鼻塞了,头也晕晕的。

他感冒了。

“江声,家里有感冒药吗?”

戚回的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响,戚回许久没听到回答,才晕晕乎乎地忆起,江声走了。

江声说要和他分手。

第12章

戚回合上眼睛又睡着了,十分钟后骤然睁开双眼,大脑完全清醒。

他必须起床,公司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处理。

江声不在,需要他处理的工作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和江声一起创业以来,六年多的时间,戚回从来没有因为私事缺席过工作。只要私事不是非要他亲自去不可,江声会帮他处理。

戚回没能在家里找到感冒药,以前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他开口,江声就会给他拿过来。

出门前,戚回环视了一圈他的房子,发现他对这里其实很陌生。

这里虽然是他的房子,是他的家,但他根本不熟悉房子里的细节。

不论是厨房中的厨具餐具,冰箱里的食物,卫生间里的洗护用品,还是家里大大小小的摆设、用具,他都不清楚、不了解,没用时间关注过。

在路上开车时,戚回忍不住自问,这些年他把时间都用在哪里了?

答案显而易见工作,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这是江声要离开他的原因吗?

戚回和江声在一起的契机,是所谓的“七年之约”。可是在一起之后,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再提起过这个约定。

起初是因为忙碌,后来是因为习惯。

他们共同创业,相互扶持,真心对待彼此,江声从来没有明确地表达过不满。

他们明明很契合,不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在床上。

双方都很满意,不是吗?

既然双方满意,为什么关系不能维持下去?

最初的约定就那么重要吗。

戚回这几年越来越笃定,他会和江声一起走下去,一直到老。

对于当初的约定,以及如今的现实,他都没有什么可遗憾和后悔的。

戚回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不论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他现在过得就很幸福。

父亲那边可能会有些麻烦,父亲一直对他寄予厚望,现在更是将人生理想寄托在他身上。

父亲出来的时间不长,心态还没调整过来,戚回暂时不想和父亲正面冲突。

他打算过几年,他无法再拖延结婚的问题时,再向父亲解释。

到时候公司发展得会再上一个台阶了吧,他和江声的关系本来就稳固,到时候更不可能因为一些小事分开了。

可是江声在和他闹别扭,江声对他不满意。

江声说他腻了,戚回清楚这是江声的借口。

江声看他的目光和刚开始一样热烈,怎么可能会腻。

戚回不得不开始自我反省,他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

戚回刚和江声在一起时,有一次无意间问江声为什么会喜欢他,江声回答他对戚回一见钟情。

戚回当时客观评论说,不存在一见钟情这种情况,人会被皮相吸引,但吸引力有效期短暂。

真正接触下来,如果发现对方不是想象中的样子,热情便会冷却。

皮相可以引人产生情欲,却不会产生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