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2 / 3)

面旗幡,旗幡由一根竹杠悬挂着,上面写着“诏封昌国公夫人张门金氏之柩”。

和尚和道士围着棺材打转,各念各的经。

客人们带着三牲祭桌、纸扎冥纸等等过来拜祭,所有的孝棚都堆满了各种祭品,夜里抬出来烧给老祖宗,火光冲天,照亮了颐园,颐园的天空红彤彤的,仿佛是不夜天,从天黑烧到天明都烧不完。

且说颐园办丧事,时而俭省,时而铺张,如意等人劳心劳力,另一边,千里之外的南京,魏国公府。

自打宁王起兵谋反,一开始江西驻军猝不及防,宁王顺利夺下了九江,南康,甚至占领了安庆,剑指南京城!

南京之所以叫做南京,是因为这是大明在南方的都城,有内阁六部锦衣卫等等朝廷中央政权组织,还有国子监都是齐全的,以前大明都城就在这里,是永乐大帝后来为了国防,天子守国门,而把都城迁到北京去,但这里一直都是大明的国都,由魏国公一脉世代镇守南京。

但是,这一代的魏国公是个草包懦夫,听说宁王的军队要攻打南京了,这个魏国公居然从军营里跑出来了!

他一个人跑回魏国公府,要府里所有人打点好金银细软,举家逃亡。

所有人都打点好了行李,唯有身怀六甲的姨娘童红霞迟迟没有来。

红霞肚子里的孩子是魏国公子嗣最大的希望,她不来,魏国公不敢带着其他人跑啊!

魏国公连忙派了几波人去催,但这些人都回来说,他们找不到童姨娘!

红霞去哪儿了?

此刻,她身披盔甲,身边跟着丫鬟红桃,一步步登上了南京城墙!

“各位将士!”红霞大声说道:“我们魏国公徐家世世代代镇守南京,已经有百年,那些说什么魏国公逃跑都是反贼散发的可耻谣言!就像太后懿旨一样,都是假的!”

“我肚子里的孩子,是魏国公唯一的骨血,我和孩子就在这里,他怎么可能逃跑?他是看见南京城防虚弱,出城搬救兵去了!”

第157章 第一百五十七回:护南京红霞讽跑跑,大出殡丧后要散散童红霞不是一……

第一百五十七回:护南京红霞讽跑跑, 大出殡丧后要散散

童红霞不是一个人登上南京城墙的,有丫鬟红桃,以及当年跟着二小姐张言华陪嫁到这里丫鬟和两户人家, 以及这几年张言华和童红霞在魏国公府“收服”的国公府家生子等等,甚至, 还有王阁老的女儿王延林。

乌压压的一群人站在南京城墙上,童红霞的大肚子格外醒目,方才她一番“魏国公去借兵”的谎言,却成了守城将士的一枚定心丸。

大战将至, 主帅逃跑, 军心动摇!

童红霞用她的肚子逆转了局面,此时军心虽然不至于大振, 但至少是稳住了。

红桃命人就在宽阔的城墙上扎起了营帐,童红霞就住在里头,魏国公不来, 她就不走,以此来攻破“谣言”,稳定军心。

王延林很佩服她, 问道:“如果魏国公执意要逃跑, 不肯回来,你怎么办?你都快临盆了。”

红霞说道:“区区一个藩王, 几场小胜而已,也就能把魏国公这个废物吓跑,等朝廷大军一到, 反贼迟早要败。”

“我就在这里等着, 魏国公若来,最好。他若一直不来, 我就在这里生下孩子,守住了南京,若是个男胎,将来论功请赏,魏国公这个废物倘若因逃跑丢了爵位,我的儿子能够再挣回来。”

红霞并非只有一腔血勇,她有自己谋划,早就抛开了什么情情爱爱,眼里只有前途,努力往上爬。

登高望远,将来回头去看,曾经的苦难不甘都已经被她踩在了脚下。

王延林说道:“我这就写信送给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