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2 / 2)

喝茶,吃些点心,这都是如意娘的手艺, 很好吃的。”

东府那边赵铁柱家里, 听说鹅姐家里不摆酒席、不大肆庆祝,心想人家当了总旗都不摆酒, 我家一个小旗摆什么?于是他们家也不摆了,就请恭贺的人们喝杯茶,吃些点心就散了。

老祖宗听说了这两家的表现, 很是佩服, 私底下跟来寿家的说道:“虽说都是家奴,但见识一点都不短, 还能沉住气,难怪能够养出这么有出息的儿子来。”

“我六个孙子,大孙子是靠恩荫和夏皇后的关系赐的三品官,二孙子也是靠恩荫得的国子监监生,其余四个目前都还是白身,同样十六七岁的年龄,人家吉祥赵铁柱靠着自己的本事,就已经是官身了。”

来寿家的很羡慕,她孙子官哥儿虽然出生之后就脱了奴籍,但是若要参加科举考试,走文官这条路的话,需要三代之内都不是奴籍,所以官哥儿的身份是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需要三代人才能“洗白”也就是说官哥儿的重孙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走文官这条路。

家里读书的氛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年的积累,就像张家,以前是沧州百年的书香门第,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能偶尔出那么几个高中的佼佼者,绝大部分族人一辈子都读不出什么名堂来,但是照样得读一辈子书,传承都不能丢。

因为,一个家族每一代人只需有一个幸运儿当了官,就能拉拔、庇护着整个家族继续向上,保证家族的门第,不会走向衰落。

一旦不读书,断了传承,家族无人做官,丰厚的族产就成了大肥肉,外人都想来咬一口,家族就很快败亡了。

所以,张家虽然现在变成了外戚,但是张家族学一直没有丢下,依然免费对张家子弟们敞开大门。

来寿家的反正有钱,打算用三代人读书来走科举仕途,未来成为书香门第。

武官对身份的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格了。只要立下大功,出身并不重要。

一瞬间,来寿家的对家族成为书香门第的信念有了摇摆:要当官,不必非要走科举,武官也是一条路……

来寿家的抽了空,亲自拿着贺礼去四泉巷鹅姐家里,想着为孙子寻一寻其他的门路。

紫云轩,如意当然也得知了吉祥当官的消息,很为他高兴,这些年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有了收获,每一滴汗水都没有白流。

别人都说吉祥幸运,跟对了人,步步高升。但是如意明白,吉祥为了今天付出了多少汗水,忍受了多少别人的嘲笑。

一整天,如意脸上的笑就没消失过,比她升了一等大丫鬟时还高兴。

次日,如意一大早来到紫云轩当差,推开值房的门,就看见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那人还在屋里打八段锦呢!

不是王嬷嬷是谁?

“王嬷嬷!您回来了!”

如意围着王嬷嬷团团转,仔细打量。

王嬷嬷最大的变化是戴上了一副金丝西洋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