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兀自念道。
第71章 下官愿意一试
刘氏又道:“对方说是太师府, 设的是申时的晚宴。”
杨思焕想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点头走开了。
原来是内阁次辅杨永清,内阁与翰林院颇有渊源, 至今还常有往来。
内阁作为翰林院的一部分存在, 甚至很多时候起草文书, 用的是翰林院的名义, 俗称“翰林院内署”。
那时候杨思焕供职翰林院, 偶尔能远远见到杨永清,但也只是远远的看到而已。
两个人身份云泥之别,杨永清哪一回进翰林院不是前呼后拥, 那种人物,是杨思焕掂着脚也够不着的。
不过, 杨思焕也没想过去“够”她,她说一句话,先帝都要好好揣度几番才开口, 如今她辅佐的东宫即了位, 在朝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这样的人居然叫杨思焕去府上叙旧。
杨思焕很清楚, 当中肯定有什么事, 而且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她知道如今内阁看起来一团和气, 实则暗地里分成三派。
一派以首辅刘文昌为主, 一派以宝文阁大学士陆太傅为首,还有一支则是清流派, 以次辅杨永清为中心。
首辅刘文昌是新皇的亲姑姑, 代表着门阀士族的利益;陆老太傅则是开国勋臣,身后的背景更是复杂;而杨永清虽说是清流, 也不见得单纯到哪里去,她母亲曾是废太女的太师,到她这里,却做了朱承启的太师。
那三位就好像三颗雪球,越滚越大,不停吸纳旁人,以此壮大自己。
虽然现在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但新皇登基,这个平衡自然会有波动,她们早晚有一天会撞在一起。
杨思焕并不想搅进那场碰撞,但她明白,官场如战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风平浪静是不可能的。
老狐狸已经找上门了,这时候缩着脑袋也不是个办法,先去会会她再说。
快到约定的时间,杨思焕换了身体面的常服就要出门,已经是下午,下人抱着晒好的被子往屋里走,这时候周世景还没回来。
出门前招呼都没打一声,不像他的做派。不过当下杨思焕也没功夫去管这事,只等他晚上回来再细细掰扯。
“大人,该走了。”春春催促道。
轿子已经在前庭侯了多时,杨思焕收回目光,提步去了前庭。
杨永清之所以被公认为清流,原因有很多,在先帝面前敢直言进谏,这是其一,此外,她为人清俭也是众人皆知的。
先前她唯一的嫡女去柳州办公差,却意外翻舟溺水身亡。这事被报到永宣帝那里,永宣帝当即下旨厚葬她,杨永清自己却站出来反对。
杨永清死了女儿,不仅不接受御批的厚葬,反倒写了检讨书。
头一桩便是检讨自己教女无方,说自己女儿借公差为由,与同窗泛舟同游,这才导致这场悲剧,此为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