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刘文昌沉吟半晌才道:“杭州地处江南,物资丰饶不说,与应天相距不远,将殿下封在那里,也未尝不可。只是…”
永宣帝问:“只是什么?”没等两位答话,她便自答:“你们是怕齐王有一日,会像当年的朕一样?”
此言一出,两人立刻跪下:“臣等不敢妄加揣测。”
永宣帝摆摆手,“先退下吧。”
两位大臣走远之后,永宣帝终于忍不住狂咳几声,移开捂嘴的帕子,上面赫然出现一块淡红的血迹。
“来人,宣陆太傅进宫。”
***
封官两个月后走马上任,在此之前,新科进士理应衣锦还乡。杨思焕却不急着回去,她用皇上御赐的赏银购置了一间一进一出的宅院。
付钱时,虽心痛,但看着幽静的院落,她不由地激动起来:从今以后,她也有属于自己的宅子了。
“如果他在就好了,或许两个人可以在这个小宅里成亲、生子,安安稳稳过下去。”她忍不住这样想,不知不觉勾起嘴角。
自他走后,她每一天都在后悔,为何当初不留住他?她做梦梦到他,直呼他的名。
“周世景”三个字,她光是想想就觉幸福,一出口却总被惊醒…
将新买的宅院锁好,一切打点妥帖之后,杨思焕踏上了回乡的路。她手捧叠放整齐的官服,心中感慨万千。
离家四个多月,终于要衣锦还乡了。
第43章 回家(上)
天蒙蒙亮, 李大柱扛着锄头走在乡间小路上,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片刻后一辆马车停在她的眼前。
车夫熟练地摆好杌子, 杨思焕踩着杌子, 稳稳地落了地。
李大柱憨憨地眯着眼睛, 大呼着摆手:“焕姐儿!”
“柱子姐。”杨思焕笑着迎上去, “这么早就下田了?”
两个人站在村口说了几句话, 李大柱走后,杨思焕摸出几两银子给了车夫:“这几天可能要麻烦你了,我先回家一趟, 待会就回来。”
车夫拿了钱自是欢喜,“好的, 您忙。”说罢,高高兴兴地牵马去路边吃草。
大清早,刘氏听到有人敲门, 便爬起来, 随手横披了外衣,揉着眼睛应道:“来了。”
刘氏开门, 看到杨思焕手捧官服, 站在晨雾中。
“爹, 我回来了。”杨思焕平静地说道。
刘氏愕然地张嘴, 半张脸都忍不住抖起来, 半晌才说出话来:“儿啊,你中了?你真的中了?”
“中了, 一甲第三, 圣上亲点的探花。”
刘氏闻言,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双腿发僵,身子直晃悠,杨思焕见状连忙将他搀进屋。他一屁股戳在堂屋的长凳上,就开始笑,笑着笑着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
片刻后他突然想起什么,赶忙从堂前长桌的抽屉里取出一封还未拆开的信件。
杨思焕紧攥着那信,本迫不及待想打开,却想起那天夜里的事,犹豫了半晌,刘氏笑着催促:“昨天刚收到的,连同一支笔,应该是世景寄的,快打开看看。”
这时,小偏房里走出一个男人,见杨思焕回来便惊叹:“哟,姐儿回来了。”
杨思焕把信贴身揣好,扭头唤了声:“文叔,这些天我不在家,家里多亏你照看了。”
文叔目光落到桌上摆着的官服上,叹道:“姐儿中了?”
刘氏颤声道:“岂止中了,还是探花呢。”说着,小心翼翼伸出粗燥的手,想摸官服,半途却收了手。
杨思焕见状,微微一笑,执起刘氏的手,放在绯红的朝服上,温声道:“爹,这是孩儿游街穿的。那日很风光,要是您能看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