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表达的“有圆无方”,是做大事不拘小节,在急事面前灵活应变,在承题时打算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接下来按部就班地写下去就是。

但转念一想,若这个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大有问题:有圆无方,说得不就是不顾原则而肆意行事吗?

这种看法虽然偏执,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她想到这里,不禁仰头,看着明远楼上随风摇曳的火把,火光之下只能隐约窥见那位主考官朦胧的身影,谁知道这位大人是什么性格?

笔还没落下,新愁又上心头。

以此为题见仁见智,着实是存在争议的。

万一那位大人揪着那个偏执的角度不肯松口,落榜事小,被扣上狂妄自大、目无章法的帽子就麻烦了。

杨思焕在县学的这段时间,被薛教谕一路训过来,因此考量事情也多了些心眼。

为保万全得重新立意。她吹灭了蜡烛,趴在木板上继续天南海北地乱想,呼吸渐匀,不小心就这么睡着了。

她做了一个梦,梦中她跪坐在启明书院的学舍里,那时候她才开蒙,头上抓了两角,桌上摊着一本半旧的《孟子》。

耳边响起赵先生的声音:“杨思焕,你来读第一章。”

话音刚落,一阵大风扑了过来,将桌上的书纸翻得哗哗作响。最终停在目录页上。

她猛然惊醒,原来题目是个意思……